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華懋集團前任主席龔如心約800億元遺產,留有遺囑造福人群。不過,她逝世9年了,這筆巨額資財卻因為爭產,或涉及華懋的官司接二連三的發生,至今仍然未能按龔如心的心願發揮效用。近期,作為遺產信託人的華懋慈善基金(下稱基金)又牽涉一宗官司,懷疑與龔如心遺產是否恰當使用有關。終審法院就龔如心遺產的裁決,律政司擔負守護人身分,為了保護這筆遺產為社會所用,律政司應該盡快提交基金的管理計劃,了卻龔如心的遺願。
子公司提控
龔仁心涉案
基金最新一宗官司,涉及現任基金兼華懋集團主席龔仁心。他被集團旗下的當銳有限公司(下稱當銳)入稟控告,指他於2009年誘使當銳投資1.22億元的虛假廈門項目,又將其中5000萬元涉款付諸爭產案訴訟;當銳要求法庭聲明,龔仁心是虛假交易的同謀,要求他賠償損失及交代資金去向。當銳入稟狀所說情况還須法庭審理,不過,有兩點值得注意。
首先,法律界人士指出,若當銳的指控屬實,那是牽涉使用虛假文書、欺詐和洗黑錢等刑事罪行。即使有關款項被用作母公司的爭產官司,不代表涉事者可以此作為合理辯解,因為母公司和子公司屬不同法人,股東成分和利益亦不盡相同。另外,按入稟狀披露的情况,當銳可以選擇向執法部門舉報,交由當局處理,現在以民事方式處理,箇中考慮和事態發展都值得注意。
當銳入稟控告龔仁心,若發展到須由法庭審理,相信實情就會呈現出來。按已知事態,揭示龔如心的遺產是否如她的囑咐用於造福人群,看來存在落差。還有是當銳入稟之後,華懋向員工發出電郵,指龔仁心因為涉及有關訴訟而休假,直至事件完結,可是記者連續3個工作天都發現龔仁心在華懋總部出現;對記者的提問,他一律不回應。另外,龔仁心在「休假」期間,仍然代表華懋集團向仁濟醫院捐贈一幅土地。種種情况顯示,若以一般大公司管理標準審視,則華懋集團內部情况有點奇怪。問題是這家公司與超過800億元遺產有關,基於涉及公衆利益,應該盡快確立華懋慈善基金的管理和運作,使之在公衆可監察情况下開展工作。
龔如心2002年的遺囑已經獲法庭確認,內容指她將全部遺產「交由聯合國秘書長、中國政府總理和香港特區首長組成的管理機構監管」,而「華懋慈善基金有限公司除必須繼續自創立以來所進行的各項目,使其不斷發展,還要繼續達到設立中國的類似諾貝爾獎的具有世界性意義的獎金和基金的目的」。不過,9年以來,歷經風水師陳振聰爭產,基金就遺產受益人或信託人的身分與當局展開訴訟,終院去年5月裁決基金是信託人,同時受律政司監管。終院的裁決,使龔如心遺產用於公益成為定案。可是,事隔將近1年,律政司就基金的管理和運作並無進展。
角色模糊權責不清
遺產管理易生弊端
現在,律政司是華懋慈善基金的守護人,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是臨時遺產管理人,基金則是遺產信託人。由於缺乏一套各方認可的管理計劃,因此3方雖有角色,但是都模糊,各方可做什麼、不可做什麼,並不清晰。這種狀態,對於管理如斯巨大的遺產,絕不恰當。臨時遺產管理人擔負管理和保存遺產的責任,由於角色模糊,龔如心的遺產是否都在為公益服務,需要事實驗證。
終院賦予律政司的角色,是監管作為遺產信託人的華懋慈善基金,而管理計劃遲遲未制定,基金未能按終院裁決運作,實際是律政司尚未履行終院的指示。從當銳入稟官司,折射基金須依管理計劃運作的迫切性。律政司應積極與基金磋商,就落實龔如心的遺囑達成方案,提出如何運用這筆遺產作慈善用途的管理計劃,交由高等法院批准。龔如心的遺產,已經確定並非由個人或個別家族擁有,而是公共財產,屬於社會所有,律政司的責任是盡早讓這筆遺產發揮效用,了卻龔如心的心願。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子公司提控
龔仁心涉案
基金最新一宗官司,涉及現任基金兼華懋集團主席龔仁心。他被集團旗下的當銳有限公司(下稱當銳)入稟控告,指他於2009年誘使當銳投資1.22億元的虛假廈門項目,又將其中5000萬元涉款付諸爭產案訴訟;當銳要求法庭聲明,龔仁心是虛假交易的同謀,要求他賠償損失及交代資金去向。當銳入稟狀所說情况還須法庭審理,不過,有兩點值得注意。
首先,法律界人士指出,若當銳的指控屬實,那是牽涉使用虛假文書、欺詐和洗黑錢等刑事罪行。即使有關款項被用作母公司的爭產官司,不代表涉事者可以此作為合理辯解,因為母公司和子公司屬不同法人,股東成分和利益亦不盡相同。另外,按入稟狀披露的情况,當銳可以選擇向執法部門舉報,交由當局處理,現在以民事方式處理,箇中考慮和事態發展都值得注意。
當銳入稟控告龔仁心,若發展到須由法庭審理,相信實情就會呈現出來。按已知事態,揭示龔如心的遺產是否如她的囑咐用於造福人群,看來存在落差。還有是當銳入稟之後,華懋向員工發出電郵,指龔仁心因為涉及有關訴訟而休假,直至事件完結,可是記者連續3個工作天都發現龔仁心在華懋總部出現;對記者的提問,他一律不回應。另外,龔仁心在「休假」期間,仍然代表華懋集團向仁濟醫院捐贈一幅土地。種種情况顯示,若以一般大公司管理標準審視,則華懋集團內部情况有點奇怪。問題是這家公司與超過800億元遺產有關,基於涉及公衆利益,應該盡快確立華懋慈善基金的管理和運作,使之在公衆可監察情况下開展工作。
龔如心2002年的遺囑已經獲法庭確認,內容指她將全部遺產「交由聯合國秘書長、中國政府總理和香港特區首長組成的管理機構監管」,而「華懋慈善基金有限公司除必須繼續自創立以來所進行的各項目,使其不斷發展,還要繼續達到設立中國的類似諾貝爾獎的具有世界性意義的獎金和基金的目的」。不過,9年以來,歷經風水師陳振聰爭產,基金就遺產受益人或信託人的身分與當局展開訴訟,終院去年5月裁決基金是信託人,同時受律政司監管。終院的裁決,使龔如心遺產用於公益成為定案。可是,事隔將近1年,律政司就基金的管理和運作並無進展。
角色模糊權責不清
遺產管理易生弊端
現在,律政司是華懋慈善基金的守護人,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是臨時遺產管理人,基金則是遺產信託人。由於缺乏一套各方認可的管理計劃,因此3方雖有角色,但是都模糊,各方可做什麼、不可做什麼,並不清晰。這種狀態,對於管理如斯巨大的遺產,絕不恰當。臨時遺產管理人擔負管理和保存遺產的責任,由於角色模糊,龔如心的遺產是否都在為公益服務,需要事實驗證。
終院賦予律政司的角色,是監管作為遺產信託人的華懋慈善基金,而管理計劃遲遲未制定,基金未能按終院裁決運作,實際是律政司尚未履行終院的指示。從當銳入稟官司,折射基金須依管理計劃運作的迫切性。律政司應積極與基金磋商,就落實龔如心的遺囑達成方案,提出如何運用這筆遺產作慈善用途的管理計劃,交由高等法院批准。龔如心的遺產,已經確定並非由個人或個別家族擁有,而是公共財產,屬於社會所有,律政司的責任是盡早讓這筆遺產發揮效用,了卻龔如心的心願。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