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中國重質 馬國雲湧 / 文︰胡逸山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08日 06:35
2016年03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一周來除了忙着在星馬兩地的華人新年慶祝活動之間「趕場」外,也窮於應付排山倒海而來的世界各地傳媒的採訪,主要是關係到兩件大事。一件肯定是大事,起碼對香港而言是如此,那就是有關中國經濟邁入所謂「新常態」,以及預計會在中國「兩會」期間推出的中國第13個五年發展計劃(十三五)。


中國經濟的「新常態」,說白了不就是經濟的成長率不再以改革開放以來的雙位數來爬升,而是以較緩慢的速度來推進。中國國內外許多人對此感到擔憂,國內每年那麼多新增的就業人口,如經濟供給面不足,這些人的生計該如何是好呢?中國國外,尤其是如東南亞般的周遭國家,向來與中國的經貿往來頻密,如中國的經濟慢了下來,那麼我們也必不能「倖免於難」,經濟的成長會受到重大影響。香港與中國唇齒相依,在這方面也難以獨善其身。遠一點的來說,舉世經濟持續不振,而中國這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美國經濟仍然起落不定的情况下,儼然已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火車頭。車頭一慢下來,整列火車也會更為緩慢的行駛,得花上更長的時間來到達「目的地」(應是世界經濟恢復繁榮吧?)。


中國「量」升「質」未升

然而,我是少數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好壞」持略為不同的意見者。我覺得,中國幾十年來的高速經濟增長,其成效當然不言而喻。讓中國從當年的一窮二白演變到今天的基本踏入全面小康社會,更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就如世界其他任何地方一樣,雙位數的增長,套句中國內地的話來說,其「含水量」還是蠻高的。即高企的經濟成長中,有多少是實實在在的如生產力等基本面的提高,又有多少是如炒作房地產、股市、「白象」工程等的投機行為?換句話說,中國經濟多年來的確達到在「量」方面的大幅度增長,但在「質」方面卻未必有相應的提升。


就以「中國製造」這塊品牌來說吧。至少在海外,「中國製造」給大家的普遍印象毫無疑問是價格廉宜,人人都買得起;但「中國製造」幾乎從未有如德國品牌般令人即時浮起品質高超、「質地有保證」的印象,而是讓人有真假參差的感覺。這可能的確是偏見,但如許多人都有如是偏見時,除了嘗試教育彼等外,自身也還是應該檢討一番的。而價格廉宜在大家都還收入低迷時代當然有其不可否定的吸引力,但在大家收入逐漸提升的當兒,對於品質的追求也會愈來愈大,那麼產品或服務的質素也就會起決定性的作用了。中國多年來追求高速成長,讓好一部分人顧着拼「量」的提升,而可能在「質」的追求方面有所忽略。在長遠來說,這是不利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


而中國的「新常態」,即便是徘徊在7%左右,如相比於其他無論是發達或發展中國家,都還是偏高的,尤其是在這舉世經濟不景時期,還能保有如此成長率,已經是很不錯了。所以我覺得大家不應好像「緬懷過去美好時光」般拘泥於為何沒有雙位數的成長,或對為何不能「保八」(維持至少8%成長率)而耿耿於懷。反之,大家應該坦然地、勇敢地去面對「新常態」,而且要抓緊它的不可多得的契機,乘着經濟略為放緩,但仍然優於世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當兒,讓自己的經濟發展思維得以沉澱、檢討,多在經濟的質量方面設法加以提升,如此方能在長遠上奠定「中國製造」品牌在國內外的優越地位。


我很欣慰的看到,我好一段時間以來如以上般這對於提升中國經濟質量的呼籲,在李克強總理這次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有被顯著的、靠前的提到。我當然不敢妄稱自己的意見被高層採納了,但在很大程度上我想這起碼也意味着高層對質量的提升這一點還是比較關注的。尤其在報告中也指出,服務業的比重業已佔了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半壁江山」,而品質對於服務業來說,更是一個基本的要素。中國經濟從「量」到「質」的重心轉移,我認為應該是今後經濟工作的重點,以把「中國製造」這塊品牌擦得更亮,名堂也才得以打得更響。


另一件引起各地傳媒關注的事件,則是關係到我老家馬來西亞的。其實應該說是一系列事件,即從去年初起,我的前老闆、馬國首相納吉布即被捲入一連串的有關馬國的類主權基金「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在財務方面的令人不安的指控。尤其是《華爾街日報》,更是多月來鍥而不捨的做出一系列調查式報道,謂有一馬公司款項輾轉多處後被存入納吉布的私人戶口。納吉布方面則指該些款項是來自中東的、在大馬尚未有完善法律監管的政治捐款。當納吉布的副手也公開質問後,納吉布也毫不客氣的把他開除了。


不過,較為重量級的演變,當然還是馬國著名的政壇元老、以前力推納吉布上台的馬哈蒂爾,去年竟然宣布與納吉布斷交,而且還就一馬公司等課題大聲呼籲納吉布下台。納吉布當然不肯就範,所以雙方過去幾個月來拉拉扯扯,讓馬國內外眼花撩亂。而在過去幾個星期以來,先是馬哈蒂爾的公子被逼退州大臣的職位,然後馬哈蒂爾憤而宣布退出執政黨。最大的震撼,還是上周五馬哈蒂爾聯合馬國朝野的多位領袖,包括他以前的政治對手們,以及在他統治期間沒少受苦頭的一些反對黨領袖們,大家一起站出來齊聲呼籲納吉布下台。馬國內外,一時不禁看傻了眼。


執政黨精英掌握納吉布命運

馬國雖謂是個君主立憲的國會民主國家,但自建國以來就從未換過執政黨。即便是在近年來反對黨所斬獲的議席逐步增加,要把老樹盤根的現任政府推倒、換掉,還是談何容易的。唯一能決定納吉布去留命運的,還是馬國執政黨的高層精英們。這裏的「精英」指的是玩弄政治手腕圓滑者,而非治國手段高超者。而馬國的政治,與其他地方一樣,是很現實的。誰上了台掌握了政治及其他方面的資源,處在一個得以分配資源的地位,誰就會得到高層精英大力的支持。馬哈蒂爾在當政時,肯定有其大量的支持者,對他言聽計從;然而他下台後,已然不處在一個能分配資源的地位,所以其登高一呼的號召力,在長期來說應該也會加強民眾們對於更替政府的決心。然而在短期裏,馬哈蒂爾要把納吉布拉下來,坦白說還是談何容易啊!看來馬國的政壇還是要亂好一陣子,而我也會繼續的忙下去了。


胡逸山

馬來西亞首相前政治秘書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