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經濟的天花板 李克強的硬仗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07日 06:35
2016年03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會議前日在北京拉開大幕,今年會議的核心議題,是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五年規劃。這一五年規劃,已是第十三個,但絕對與過往不同,因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觸摸到「天花板」,「開局之年」又要準備「打硬仗」。


準備「打硬仗」,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人大會堂內的2800多名人大代表報告的,也是向13億人作出動員,更是向全世界作出宣告。


應對「打硬仗」的,有兩個核心的經濟指標,一個是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指標,定為6.5%至7%,而在中國新一個五年規劃中,5年平均經濟增長也要達到6.5%。


李克強解釋準備「打硬仗」的原因,包括內外兩大環境的變化和可能的演進,而這代表了執政的中共中央對發展大勢的基本判斷。


具體來說,這一判斷包括國際層面的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乏力、國際貿易增長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不定,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外部環境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增加,對中國發展的影響不可低估。又包括國內長期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進一步顯現,經濟增速換檔、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換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在這一大勢判斷之外,還有一個李克強未明言、但由中國過去30多年高速發展引出,影響到未來5年乃至更長的時期的經濟現象,即中國的發展,是否觸摸到了「天花板」,又如何突破這個「天花板」的必解難題。


「觸摸天花板」,也被解讀為遭遇「高增長的邊界」,也就是說,中國過去30多年高速發展,已經到了不可能再持續了,而是走到了邊界,經濟要減速,發展要出現轉型。


「觸摸天花板」論,或更學術味的「高增長邊界」論,其實來自對「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但這一研究,參照物不同,不是參照南美之類發展中國家,而是日本這類戰後追趕型經濟體,會有一個發展的規律,是當人均GDP達到1.1萬國際元(International dollar)時,增長速度一般會下降3%左右。相關資料顯示,中國2010年的國際元已經將近8000,按其平均增長速度,現在大致達到相應的水準。


瀕高增長邊界危局

需跨陷阱力求突破

也就是說,如果按客觀發展的規律,中國現在可能遭遇兩種狀况,一種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受阻,經濟發展變得停滯,社會矛盾轉而尖銳,步入發展高危階段;另一種情况,就是發展到達「高增長邊界」,經濟出現持續減速。


自去年秋季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討論「十三五」規劃,到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現在全國人大會議,人們會發現,中共領導層在作的所有努力,在作的相關部署,其實都在努力既跨越「陷阱」,又突破「天花板」。


這種努力的論述即「雙中高」論,即在未來5年中國要「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為此,未來5年期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長將保持在6.5%以上。


訂增長目標不高不低

促改革保就業去產能

既然可能觸摸到「天花板」,因何未來5年要將經濟增長保持在6.5%這一水準上呢?這是因為,中共在改革開放的中期,已確定了一個「三步走」的戰略,而現在正在開步走第三步,既要確保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人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同時全面進入小康社會。而按相關核算,只有將經濟增長穩定在接近6.5%的增速,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人們也許會問,中共要求將未來5年的經濟增長穩在6.5%以上,去實現發展戰略目標,又因何要將今年的指標,定為6.5%至7%呢?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解釋有3點,一是確定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指標,是充分考慮了與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銜接,這就是起碼要6.5%;二是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沒有一定的增長,支持不了去產能等改革;三是也有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必須有一個不高不低的指標。


當然,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在於就業新危局。面對內外經濟層面諸多不穩,本應實施保守療法,但中國經濟又到了不能不動手術的階段,這一手術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補」的新宏觀調控。在這新調控的過程,再怎麼把握節奏,也要數以百萬計的人員下崗離位,而一旦下崗工人幹部多了,就會有社會穩定之危,所以李克強說「穩增長主要是為保就業、惠民生」。


人們憶起去年同一場合,李克強就說「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到了今年,李克強說「面臨的困難更多更大、挑戰更嚴峻」。所以,準備「打硬仗」絕非虛言和危言,因為這是觸摸到「天花板」之際的背水一戰。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