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經過「超級星期二」之後,美國總統初選情勢漸見清朗,共和黨非主流派的特朗普領先態勢明顯,民主黨希拉里則可望擺脫桑德斯的糾纏;若然沒有發生醜聞這等「政治災難」,今年11月大選由這兩人對壘的機會甚高。雖然大半初選之路還未走完,然而接下來的焦點是兩人會以哪種政治立場出戰大選。特朗普是否將會一如選戰前段般堅持右翼路線、而希拉里是不是依然走着其左翼之途,這都是眾所關切的問題。
坐穩出線調整政綱
爭取中間選民支持
特朗普在初選開始後,大多數時間是清風送爽,無驚無險走過「超級星期二」,看樣子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資格拿到手只是時間問題。共和黨主流派被特朗普殺個措手不及,有錢有勢的杰布布殊早已退出,留下的克魯茲及盧比奧似乎後勁不繼,共和黨主流派如何與特朗普溝通或更進一步的政策接軌,抑或走到另一個極端施以封殺,必須在短期內盡快完成,否則隨時出現共和黨無法控制總統候選人政綱的狼狽局面。
至於希拉里,選戰初段受到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挑戰,當初選轉到中南部地區以及包含中西部的「超級星期二」之後,桑德斯的激進左翼路線遇上保守社群,有如踢中鐵板。從這一情况展望,桑德斯如果未能在四月前扳下一定城池,他的2016年總統大夢將會到此為止。因此,希拉里藉着在婦女、黑人以及拉丁裔社群的催票能力,一放絕塵並不奇怪。
一旦出線大勢底定,無論特朗普及希拉里都會提早調整方向,爭取全體選民支持。這麼一來,過於偏向某一方面,就不會達到全國選民的要求。特朗普很可能要往中間挪移,早前《紐約時報》被指「泄露」特朗普移民政策,根據報道,如果所「泄露」的內容屬實,特朗普從右翼移往中間便是有迹可尋。同樣希拉里亦要拿下中間偏左選民的認同,把桑德斯的年輕選民族群攫取過來。
美國選舉政治堪稱是資本主義世界最現實的政治「騷」。爭取某一特定族群選民的時候,政客是一個樣;到了全國大選,又是另一個樣子;當選之後,說不定可能是另一個政綱。1980年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是曾經做過加州州長以及荷李活演員工會主席的列根,極為反共。當時政圈流傳一種說法,一旦列根當選,會重新考慮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外交關係,這予人某種暗示﹕列根入主白宮後,美國可能中斷與北京的外交關係而與台灣復交。
歷史其後證實不是這回事。列根不僅在當選後訪華,任內更與北京簽署台灣方面認為「殺傷力最大」的《八一七公報》,從此規限美國武器售台的質量及水平。政客所站的位置不同,便會受到不同利益團體影響,作出的決定也會出現與選前迥異的走向。因此,特朗普到了11月是否仍是今天的特朗普,希拉里到時是否如今的希拉里,這一切的主動權俱在於這半年之間的民意以及利益集團的取態。
副總統候選人搭配
地域因素最是重要
這種各方勢力的調和,也可見諸副總統候選人的挑選。由於副總統候選人是由兩黨總統候選人自行挑選,毋須經過初選洗禮,更見政治策略色彩。一般而言,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多不會來自同一地區,奧巴馬來自中西部的芝加哥,副總統拜登是東部大西洋沿岸的特拉華州;1960年的甘迺迪來自東北麻省,拍檔是得州的詹森。這其中的配對,便是盡量攫取各地選票,取得最大公約數。這一韜略亦體現在政綱之上,客觀上制約極端派系的獨大。今年選情是否如此,不妨拭目觀之。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坐穩出線調整政綱
爭取中間選民支持
特朗普在初選開始後,大多數時間是清風送爽,無驚無險走過「超級星期二」,看樣子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資格拿到手只是時間問題。共和黨主流派被特朗普殺個措手不及,有錢有勢的杰布布殊早已退出,留下的克魯茲及盧比奧似乎後勁不繼,共和黨主流派如何與特朗普溝通或更進一步的政策接軌,抑或走到另一個極端施以封殺,必須在短期內盡快完成,否則隨時出現共和黨無法控制總統候選人政綱的狼狽局面。
至於希拉里,選戰初段受到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挑戰,當初選轉到中南部地區以及包含中西部的「超級星期二」之後,桑德斯的激進左翼路線遇上保守社群,有如踢中鐵板。從這一情况展望,桑德斯如果未能在四月前扳下一定城池,他的2016年總統大夢將會到此為止。因此,希拉里藉着在婦女、黑人以及拉丁裔社群的催票能力,一放絕塵並不奇怪。
一旦出線大勢底定,無論特朗普及希拉里都會提早調整方向,爭取全體選民支持。這麼一來,過於偏向某一方面,就不會達到全國選民的要求。特朗普很可能要往中間挪移,早前《紐約時報》被指「泄露」特朗普移民政策,根據報道,如果所「泄露」的內容屬實,特朗普從右翼移往中間便是有迹可尋。同樣希拉里亦要拿下中間偏左選民的認同,把桑德斯的年輕選民族群攫取過來。
美國選舉政治堪稱是資本主義世界最現實的政治「騷」。爭取某一特定族群選民的時候,政客是一個樣;到了全國大選,又是另一個樣子;當選之後,說不定可能是另一個政綱。1980年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是曾經做過加州州長以及荷李活演員工會主席的列根,極為反共。當時政圈流傳一種說法,一旦列根當選,會重新考慮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外交關係,這予人某種暗示﹕列根入主白宮後,美國可能中斷與北京的外交關係而與台灣復交。
歷史其後證實不是這回事。列根不僅在當選後訪華,任內更與北京簽署台灣方面認為「殺傷力最大」的《八一七公報》,從此規限美國武器售台的質量及水平。政客所站的位置不同,便會受到不同利益團體影響,作出的決定也會出現與選前迥異的走向。因此,特朗普到了11月是否仍是今天的特朗普,希拉里到時是否如今的希拉里,這一切的主動權俱在於這半年之間的民意以及利益集團的取態。
副總統候選人搭配
地域因素最是重要
這種各方勢力的調和,也可見諸副總統候選人的挑選。由於副總統候選人是由兩黨總統候選人自行挑選,毋須經過初選洗禮,更見政治策略色彩。一般而言,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多不會來自同一地區,奧巴馬來自中西部的芝加哥,副總統拜登是東部大西洋沿岸的特拉華州;1960年的甘迺迪來自東北麻省,拍檔是得州的詹森。這其中的配對,便是盡量攫取各地選票,取得最大公約數。這一韜略亦體現在政綱之上,客觀上制約極端派系的獨大。今年選情是否如此,不妨拭目觀之。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