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鄭司律:新界東補選 及選舉之後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05日 06:35
2016年03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正式揭示香港的政治版圖進入「泛民、親共、本土、中立」的多極關係。選前輿論本身已經密切關注,究竟本土派在今次選舉得票去到什麼「水位」?網上動員對本土派的加持能否突顯在實際選票之中?結果,不負本土派支持者所望,梁天琦力挫方國珊和黃成智等聲稱中立的資深政客,為本土派拿下第三多的票數,證明本土派的政治能量,已經達到關鍵規模。


市民雖立心求變 三足鼎立未穩固

與以往激進民主派與主流泛民的分野不一樣,過去的分別在於抗爭形式上傾向溝通抑或抗爭,也存在一定程度上對抗親北京政團的合縱關係;但時至今日本土派所承接的不單單是更為激進的抗爭手法,更在抗爭前設、合縱與否的關係,以及中港關係主張上與泛民主派大相逕庭。而一開始某些朋友會以集中對抗親北京陣營、保泛民棄本土的「棄保論」、「大局論」來切入,就顯然沒有對應這個細節的轉變。


在我的觀察,這造成了兩個效果。首先是姑且稱之為「6.5」,當中也包括很多年輕人的市民,很多未必全然同意本土派或泛民主派,但同時希望求變的市民,會首選梁天琦。在他們看來,「棄保論」和「大局論」側重兩陣對決心態,有違市民個人選擇,抹煞個人政見和表現等因素,放在泛民主派和本土派競爭出選的背景下,更造成「泛民壓本土」的感覺。其二,是用以往「激進——溫和」去看待「本土——泛民」的關係,似乎顯得忽視本土派的獨特主張,而這種截然不同正是本土派得以異軍突起取得支持的因素。


結果上,鼎足而三的講法的確已成事實;但一言定之,則忽略了這個局面的基礎並不穩固。如果不再產生「泛民壓本土」的效果,如果泛民也能展現新的作風,大批的「6.5」將會再次平等地審視泛民主派和本土派候選人的水平,「6.5」並非泛民主派的鐵票盤,同樣也代表了他們不是本土派的鐵票盤。15%是本土派的得票,也是直到立法會選舉前本土派的界限,除非半年時間內出現類似年初一衝突的轉折,引起民意翻波,又或者泛民主派政治人物失手,重新激起「厭舊」的情緒。


泛民應主動回應前途藍圖

現時局面不單止有泛民、本土,以及親北京政團,標榜中立的候選人和組織,也取得相當選票。如果把方國珊、黃成智,以及表現中間路線的小得票候選人,在上次立法會大選和今次補選的得票作比較,實在上還有些微進帳。在整體投票率較2012年大選為少的情况下,代表了中間的旗號仍有一定基礎。究竟如何處理這個板塊,實在難以定量;但無可否認的是他們就像一塊凝膠,進佔位置之餘,既不傷害親北京政團的鐵盤,同時混淆、打擊或擾亂泛民的改革方向,半年後大選,或許能藉此取得直選尾席。


無論如何,我們期待的是政治力量帶領政治路線推陳出新,而不是政治路線反而成為教條。在今次補選的一次選舉論壇,楊岳橋藉幾條問題,就簡單勾勒了泛民主派與本土派的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本土派希望藉選舉推進全民制憲議題,以至在前途問題上明確提出自決乃至獨立的立場,不論本土派是認真處理這些問題,抑或是借題發揮的政治盤算,泛民主派都需要認真以清晰答案去說服市民。


這份工夫更是貫穿2016年大選後的中長期時間,因為不同於本土派支持者短期內仍然聚焦送舊迎新、開立主張、創新形象,泛民主派支持者的標準,更在於透過長時間的實踐,在本已狹窄的政治空間上,在政府壟斷權力之下,明確表達泛民對香港未來前途的立場,並實踐一幅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教各個範疇的整全藍圖。長遠而言,就已關乎泛民有無能力擔當市民心目中「官方反對黨」乃至「準執政黨」的問題。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