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龍彩霞:李麗娟:只靠長俸 跑輸通脹 「鐵飯碗」不代表退休無憂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04日 21:35
2016年03月04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退休,有人形容為人生第二部曲,但很多「老友記」擔心一旦退休就失去穩定收入,財務堪憂。民政事務局前常任秘書長、有眾人媽打之稱的李麗娟,1970年代已投身政府,當年公務員退休時還有「長俸」,筆者以為李麗娟只拿來做定存,她反問:「只做儲蓄如何跑贏通脹呢?」她現時投資組合包括物業、股票等,她有句名言:「想生財,學理財。」由於理財產品常變,她退休後也要「持續進修」,務求為資產增值。


公務員一向被視為「鐵飯碗」,但近年很多人在退休前,都很嚮往退休後的生活,毋須再面對由受薪工作衍生而來的壓力,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做一些自己想做,但又因工作忙碌而做不到的事,聽起來的確非常吸引。但事實是,有很多人到真正退休後,卻發覺時間太多,因而變得無所事事。退休後不少人都會先去一個長途旅行,回港後卻發現好像沒了人生目標,不知該做些什麼好,了無生氣。這些人的問題可能是退休前沒有為退休後的生活做好準備。


年輕時只識「慳」 買物業收租

李麗娟退休生活卻相當精彩,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工作」,好像為不少慈善團體的顧問及籌款等,要跟不同的人士見面。但精彩及充實的背後,原來李麗娟早在退休的幾年前,已在心理上及實際上為退休做好準備。


李麗娟表示,自己在年輕時理財概念是儲蓄及保險,當時沒有很大消費開支,鞋都只有兩對,不像現時年輕人追求潮流消費。而保險是保障親人在自己有任何意外時,其生活質素沒有影響。當年也有投資股票,但在1973年香港股份大跌,令到相關投資也付諸流水,她坦言自己因此而有一段很長時間沒沾手股票。


李麗娟的資金主要投放在物業上,她當年因為要支持丈夫開展生意事業,在1980年代尾認真開始置業。她表示,年輕人想買樓首先要學儲蓄,她也是出來社會工作多年才開始擁有物業。而除了香港外,她也在英國及加拿大等地置業,當時因為同事在英國置業的回報不錯,她經過多番考慮,才購入一個小型單位用作收租用途。


隨年紀漸長 變成「好息之徒」

李麗娟認為,40至60歲時要「save and invest」(儲蓄及投資),而60歲後就是要分散風險。她近年變成了一個「好息之徒」,最近見匯控(0005)派息不錯,故近日開始買匯控。股票佔她投資組合不多,她表示,自己在退休後才留意財經新聞,才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她指出自己理財理念是不可以盡信坊間傳聞及建議,最重要是汲取教訓,特別要記住自己為何會輸錢。在1973年時投資股票損手,她常提自己要留意風險及止蝕,故現時股票投資若有損失都會決心止蝕。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