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樓價遠超英國平均 英鎊下滑增吸引力 倫敦物業成投資避風港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04日 06:35
2016年03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面對是否脫歐的問題懸而未決,英鎊兌港元近期一度急挫至10.75低位,較2015年平均兌11.765低8.63%,令英國物業對本港買家而言吸引力大增。主力發展倫敦物業的Euroterra Capital管理合伙人Pantazis Therianos稱,目前倫敦物業租務回報達3.5%,而樓價上升的幅度亦在政府控制之內。他表示,英國是一個受各國投資者信任的國家,加上股市波動時,投資者傾向把資金轉投至較穩健的房地產市場,認為倫敦房價今年仍然會錄得和緩增長。


明報記者 蘇樂恩

根據英國土地登記處(Land Registry),2016年1月英格蘭及威爾士地區的房價平均比去年同期上升7.1%,而倫敦在多個城市中錄得最大升幅,物業價格過去12個月以來錄得13.9%的升幅,2016年1月倫敦房產價格平均為530,409英鎊,遠高於英國整體平均房價191,812英鎊。回望2015年環球股市市况波幅大回報低,倫敦樓價不跌反升,Therianos表示:「當世界不同的國家都出現問題的時候,倫敦就成為了投資者的避風港。」他舉例稱,最近深圳、上海等地的房價暴漲,很大的原因是由於內地股市波幅太大,令投資者失去信心撤資離場,資金流入房產市場所致。


研收物業稅 萊坊:料樓價仍有增長

國際房地產顧問機構萊坊(Knight Frank)昨發表2016年《財富報告》稱,即使英國最近對非自住物業徵稅,並正討論擬徵收物業稅的問題,但仍預期今年倫敦市場中最昂貴的5%物業價格仍然會有1%的增長。萊坊董事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紀言迅表示,在倫敦購買豪宅的投資者主要重視其資產增值潛力及作為身分象徵,因此即使租金回報未如理想亦不會令需求減少。在倫敦樓價預計上升1%的同時,新加坡及香港的豪宅樓價分別預期錄得3.3%及5%的跌幅。


政策調控 樓價穩定

Therianos表示,英國政府一向會以政策嘗試維持供求平衡,因此倫敦物業價格與其他國家的大城市比較,能夠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去年倫敦樓價大幅上漲,政府向購買物業放租的投資者徵收3%的印花稅。但同時以倫敦市中心的威靈頓(Wellington)區為例,政府最近立例限制發展商把商用樓宇改為住宅用途,此舉令市場上的供應減少。徵收印花稅嘗試減低購買意欲,但政府又同時減少供應,兩者同時進行顯示政府在嘗試平衡供求以穩定樓價。」他表示,即使政府嘗試為樓市降溫,不少發展商亦主動「出招」,把樓價下調3%,消化新增印花稅帶來的影響。


英國將於6月進行是否脫歐的公投,Therianos認為,事件會影響短期交投量,但對物業價格和實際需求影響不大。他表示:「我們留意到過去八年每一次有大事發生,例如是金融海嘯、油價下挫、蘇格蘭對上一次脫英公投等事件發生後,股市會即時反應。倫敦市中心的物業交投量也會在當月下跌約10%,但價格並沒有太大波動,一個月後交投量就會快速回升。」《金融時報》報道稱,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的確為倫敦物業價格帶來一定影響。在過去6個月,1000萬英鎊以上的物業價格就錄得輕微跌幅。但報道亦表示,油價下跌與新興市場經濟放緩亦有可能是高端物業價格下跌的原因。


買家國際化 倫敦樓市流動性高

Therianos表示,購買倫敦物業的投資者非常國際化,油價下跌會影響一部分例如中東或俄羅斯投資者的購買能力,但倫敦物業的需求來自世界各地,市場流動性亦很高。他舉例稱,「2月中在市場以49.5萬英鎊放售一套位於倫敦西北部聖約翰伍德(St. Johnswood)的房子,4天後就以49萬英鎊成交,可見倫敦房地產市場流動性非常高。可能有人因各種理由需要把他們的物業賣出,但只要是倫敦市中心的物業,幾乎一定能夠找到買家。」Therianos認為,如果打算購買倫敦物業,目前應該選擇位於倫敦市中心,但不是最高端的物業,「相比起購買股票或其他資產,投資房地產是一件簡單得多的事情。只需要留意購買物業的位置,以及物業及發展商的質素,基本上就能夠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


[海外置業錦囊 倫敦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