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亞視臨時清盤人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宣布,由於沒有新資金注入,今日將遣散亞視員工和停止廣播。亞視捱不到4月1日,以59之齡「壽終正寢」,原因不一而足。多年來,亞視的股權在投資者之間交來交去,卻未見有什麼作為,或許是加速亞視衰敗的原因之一。另外,近年亞視內部管理一些景况,反映監管有灰色地帶,使電視台的實質控制權變得模糊,政府應該堵塞漏洞,使大氣電波確切按法例規定,由香港永久居民控制使用。
新資金不到位
亞視只有清盤
亞視缺乏資金、人手星散,德勤以亞視只剩餘20萬元現金,研判不可能繼續營運下去。於是,清盤程序啟動,遣散員工和停播,目的為亞視不再增加債務,以保障包括債權人與員工的利益,這是臨時清盤人的責任。在法庭聆訊時,代表投資者的律師反對亞視即時清盤,表示會投入資金,維持亞視營運至4月1日,並聲言最後一夜將搞選美大賽,云云。亞視前度投資者為保障債務,已經申請亞視清盤,現任投資者另有盤算。但是,無論基於什麼動機目的,若要亞視繼續營運廣播下去就要投入資金,而且資金必須到位,德勤與投資者一方商討之後,始終見不到資金注入,按程序處理只有啟動清盤一途。
去年9月,現任投資者在亞視進入「生命倒數」的日子,接下原亞視大股東的股權,當時宣稱將投入多少億元資金,振興亞視。不過,接下來的情况是亞視拖欠員工薪金,變本加厲,即使農曆年將至的急景殘年員工也未獲發薪,類似內地一些民工年尾追討欠薪一幕,竟然在香港的電視台上演。投資電視台並非到街市買菜,而是燒銀紙行業,一般正常情况是投資者理應做過市場調查研究,心目中有發展藍圖,才會投入資金;可是半年下來,未見亞視有什麼轉變,依舊不斷重播倉底劇集等節目而已。外界的感覺是亞視財政愈來愈差,不要說振興,連維持基本營運也成問題。
法庭聆訊亞視清盤爭拗,法官決定不干預臨時清盤人的行動,只期望各方達致共識。即使如此,法官表示亞視資產只剩下牌照和節目版權,他看不到有任何原因要讓亞視繼續營運下去。法官的表述,實際上是許多人對亞視現况的認知,對這家早已失去應有功能的電視台,這些年不少人當作笑柄,它最後這段日子宛如連續劇,市民追看它什麼時候畫上句號,毋須再承受不斷重播的折磨。是的,亞視停播敲定,使人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牌照淪炒賣工具
電視台難望搞好
近年接手投資亞視的人,多與內地關係密切甚或是內地人士,他們投資亞視的目的,現在回顧審視,說不出箇所以然。事實上,他們都花了巨資,讓亞視持續營運到現在,不過,亞視收視率已經低到連在統計上都無意義,這些投資者花錢所為何事?只有他們可解答。本港利用大氣電波廣播的免費電視牌照,只有無綫和亞視兩家,這是寡頭壟斷;牌照實屬奇貨可居,對於一些投資者而言,亞視牌照不乏可操作空間。然則,若投資者以做買賣心態體待亞視,入主後並非籌劃創作、做好節目,而是尋求以更高價賣給其他投資者,則亞視牌照淪為炒賣甚至倒賣工具,根本不可能提高質素以爭取市民認同和支持。另外,亞視佔用珍貴的大氣電波,未能發揮最大效用為公衆服務,則是社會的無形損失了。
法例對電視台規管,十分嚴格,節目若出現粗鄙語言,都要受罰;另外,法例對電視台股東、董事變動,規定嚴格,只有香港永久居民才可以控制電視台。諸如此類規定,反映政府對電視台這類戰略產業的重視。不過,近年內地人士或資金買入亞視股權之後,透過「代理人」控制亞視,這是鑽法例空子,使電視台須由香港永久居民控制的規定,形同具文。這種權力結構對電視台營運的影響,姑且不論,其偏離法例原意則十分明顯,政府要從制度上堵塞這個漏洞,對於電視台創造創新空間、提高節日質素,會有一定作用。
若亞視今日「順利」關總掣,據知香港電台最快要到下周中才可接手廣播;即是說約一星期空窗期內,只有無綫一家提供免費電視服務。不過,由於亞視近年在市民心目中已經名存實亡,相信影響不大。值得憧憬的是,亞視走入歷史之後,本港電視廣播將迎來新生態,年前獲免費電視牌照經營的一家電視台,短期內將啟播,期望亞視的沒落與失敗,其他電視台不會重蹈覆轍,而是創意盎然,在良性競爭下為市民提供優質電視服務。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