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錦權:政府可以怎麼幫助非華語生學中文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01日 06:35
2016年03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少數民族學生的家庭貧窮率是30.8%,全港有兒童的住戶的平均貧窮率是16.2%。有個組織叫政府幫助他們學中文去脫貧,而且愈早愈好。對。政府不懂怎麼辦,我懂。


一般的老師也不懂,所有本地的教授都是做研究的,不是教低年級的學生的,他們寫給少數民族學生的書似乎可以幫助已經學好中文的學生。


須用「對外漢語教學法」

政府可以找有經驗的教師去寫材料,也可以資助社會服務機構去做,用的方法必須是「對外漢語教學法」,即是:

第一,教語言的基礎知識、語法、語義、用語、筆順和部首。老師的能力綽綽有餘,只是要多說一些語法,而筆順和部首都是教低年級華人學生時要教的,教這些學生時當然也要教,否則學生只能夠「畫畫」來交功課,不是寫字(事實是這樣);


第二,這是教第二語言,和教母語不同(目標和要求不同);低班第一課只應該有三幾個字,第二課把它加長,以後幾課再加長。第一課最忌太長(事實是這樣);


第三,內容要合理、有系統和配合學生的能力,但是很難做到,因為所有幼稚園的老師都很忙,小學的老師更加忙,而中學的中文科老師忙到連睡覺的時間也不夠,真的沒有時間去寫新材料;

第四,理論要實際。「對外漢語教學法」是以實用為主的,正如廚子單會說沒有用,要煮出好菜餚才有用。有很多內地網站有材料,但是它們用的字詞不同,不能用;


第五,少數民族學生一定要先學好廣東話才能夠開始去學白話文。英國人學法文是學外語,德國人學西班牙文是學外語,香港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白話文不單單是學外語。白話文連普通話不是我的母語,這些學生要用外語(廣東話)去學老師的外語,你說難不難呢?他們是用第三語去學第四語。


可惜很多學校都不明白這個情况,還努力教不懂廣東話的學生去學白話文,學生怎能夠明白老師說什麼?結果到中學畢業時也只能懂得100個中文字!

政府可以考慮資助社會服務機構去做這件扶貧工作。


作者是語文教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