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潮流光環不再 靠轉型突圍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26日 06:35
2016年02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從事飲食文學及文化研究的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指出,全球的快餐文化起源於美國。香港亦不例外,於60年代早有快餐的出現,如時新快餐店、大家樂,到70年代慢慢為港人接受。大家樂集團發言人補充,「當時香港各行各業迅速起飛,勞動人口激增。上班一族對午膳的需求大幅上升,大牌檔、酒樓未能一下子追得上市場需要,大多數寫字樓職員、一般工廠工人及部分學生,由於時間緊迫,只求果腹,快捷方便的快餐店自然是首選,吃完還有時間休息。」


蕭欣浩又表示,50、60年代開始受殖民文化影響,香港人情迷西方飲食,然而一般西餐廳都太貴,快餐店的出現正好迎合潮流,亦相對便宜得多。「上麥當勞、大家樂等快餐店,成為了當時年輕人的潮流指標。」


90年代以後,卻開始出現其他飲食文化的衝擊,特別是日本菜。市民選擇多了,令快餐店吸引力慢慢減少。「當時所講的快餐講求速度,現在香港大部分食肆,特別是茶餐廳,要求快是普遍的,快餐的快已經不再成為賣點。」他補充﹕「你可以見到現在港式快餐店愈來愈少,基本上主打快已無法生存。這些快餐店要靠懷舊及食物質素突圍而出,時新快餐店成功轉型,但也有很多轉不到而倒閉。」


小店難以生存,連鎖快餐店的生意亦受影響。「模式已改變,以往西式飲食是一種潮流,現在光環不再。像麥當勞在香港、甚至在日本也慢慢沒落,90年代你難以想像麥當勞會倒閉。他們都知道快已不再是強項,所以開設了McCafé,及推出自選漢堡包配料等服務,希望轉型成一種生活態度。」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