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財政司長曾俊華發表的新年度預算案一反常態,在引言、結語和旅遊業現况都談及政治。近期曾俊華就「本土」的一些說法和取態,被解讀為在政府高層之中別樹一幟,引發諸多聯想,有人在觀察是否反映政府高層的「隊形」不整齊。他在預算案的最新說法,可理解為回應了坊間猜測;至於是否足以消除疑團,正如對旺角事件的定性,曾俊華說由大家去演繹好了,他重申與政府一致。需要指出的是,「本土」萌芽不久,環繞這個符號的事態並不積極正面,更有可能把本港推向險境。因此,何謂「本土」有必要弄清楚,若含糊不清,會發出錯誤信息,對整體社會絕無好處。
財爺就暴亂表態
本土被騎劫扭曲
曾俊華認為發揮本土積極的一面,可推動香港發展和進步。他作出這樣的表述時,已經發生了一些人藉口保障「本土」利益,對訪港旅客做出不文明舉動;另外,旺角暴亂與極端本土團體有關,參與暴亂人士的非理性極端手法,使人震驚。曾俊華對本土抱有的良好願望,本土團體給他的回應是非理性和血腥暴力;近日,他在答覆傳媒提問時,直斥本土「俾人霸咗個位」,被騎劫扭曲,成為犯事藉口,社會不會接受,云云。這個說法,較諸以往的表述清晰,對廓清誤讀和誤判,有一定幫助。
在許多國家和社會,「本土」都是敏感議題,當與政治訴求聯繫一起時,經常會成為分離、分裂甚至爭取獨立勢力的操作工具,例如台獨就是由「鄉土」演發而來。近年,本土在本港萌芽,未幾即被人引用為內地與本港矛盾對立的符號,以本土為旗號的團體,從一開始就以激進、非理性、不文明手法表達訴求,使「本土」貼上激進、極端標籤,旺角暴亂則是呈現本土團體的暴力一面。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標榜本土、在政治議題和事務活躍的團體成員,他們都不諱言港獨傾向。當事態去到這個層次,「本土」是什麼?對香港是福是禍?不難判別。
上世紀70年代開始,港英搞工展會、香港節,以至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與地方行政等,政策目標都有增強市民歸屬感和身分認同等考慮,廣義而言這是港英塑造本土意識。實踐證明,當年的「本土」發揮了積極正面作用,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也是社會穩定的深層底蘊。不過,今時今日的本土,若認為一股情懷就足以帶動社會向前、向上,顯然是主觀良好意願的一廂情願,因為社會仍未就「本土」的內涵、包括情懷、生活習慣、文化認同、價值理念等有過充分討論之前,已經被本土團體污名化,還有可能誘發北京對分離、分裂的疑慮,而使香港陷於險境。因此,如何導正本土,主流社會奪回本土話語權,是政府以至各方面人士需要思考和參與的議題。
真正本土愛惜香港
須與暴力港獨切割
「本土」正在牽動本港政局以至政治版圖,政治人物和政黨利用本土的民粹一面,攫取政治利益,在過程中「本土」被操作成為抗拒內地的工具,不知就裏的市民在不知不覺間被綁上了他們的戰車。這種情况若持續和深化下去,香港的前路將荊棘滿途。因為:設若本土激發更多暴力,出現類如一些國家地區的動盪不安局面,香港將傷筋錯骨;設若本土發展至港獨抬頭,則是與北京直接對抗,以香港的條件,看不到絲毫會出現好結果的機會。
曾經有一段時間,當一些本土團體成員、個別政治人物描述本土與政治立場的關係時,他們有不排除暴力、不排除港獨選項的說法,讓人一怔。不過,更多人認為他們只是絕少數,並無社會基礎,毋須理會。現在審視接連發生的事,社會對此或許有些麻痹大意了;事實上,旺角暴亂發生後,部分人包容、甚至包庇暴力的情况,使人驚覺扭曲了的「本土」,在社會上雖然並非主流,但是其能量不能忽視。
曾俊華在預算案引言寫道,「政治和經濟從來密不可分,政治出現不穩定,經濟難免會受到衝擊」,政經互為表裏是實話,不過欠缺全面。本土走歪路對本港的危害,絕非經濟受衝擊那麼簡單,以一些人借本土而對香港政治地位的盤算,不排除會使香港遭受滅頂之災。「本土」已經成為十分嚴肅的議題,皆因有人意圖火中取栗,要認真應對;真正愛惜香港的人,首要勿扭曲本土的真義,使之與暴力和港獨絕緣,怎樣發揮本土的積極正面作用,那是後話。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