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很久沒來香港的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圖),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就是「減排低碳」。事實上,他這位「中國天氣先生」自巴黎氣候峰會歸來之後,對於氣溫是上升1.5℃,還是2℃極為敏感,因為這和節能低碳、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他頗有感觸地說:「以前我們總是說人定勝天,這不對;人怎麼能勝天呢?應該是和諧相處。」
所以,他總是苦口婆心地在不同場合不斷地講解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昨日再說起氣候和減排,也自然而然回憶起在環保部門任職的往事。他做過環保總局局長,又做過發改委副主任,現在還是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他說當年做環保沒什麼權,發現違規排放的廠家,最多只能罰10萬(人民幣,下同),哪像現在可以罰千萬甚至上億元。
「過去一個產業的發展,就是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消耗能源,污染環境,最後無以為繼。現在則是從搖籃到搖籃,一個產業的發展,可以衍生出另一個產業。」解振華特別提到新興的節能環保產業,「廢物變資源,循環發展,即可以降低污染又可以解決就業,這就是一座礦山呀。」
「廢物變資源 減污染增職位」
雖說解振華認為香港在環保低碳上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鏡,但認為垃圾堆填始終不是一個長遠之計,「你不可能永無止境地堆填下去,哪又那麼多地方?以後恐怕還要走垃圾發電的路。」
孫小明
所以,他總是苦口婆心地在不同場合不斷地講解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昨日再說起氣候和減排,也自然而然回憶起在環保部門任職的往事。他做過環保總局局長,又做過發改委副主任,現在還是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他說當年做環保沒什麼權,發現違規排放的廠家,最多只能罰10萬(人民幣,下同),哪像現在可以罰千萬甚至上億元。
「過去一個產業的發展,就是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消耗能源,污染環境,最後無以為繼。現在則是從搖籃到搖籃,一個產業的發展,可以衍生出另一個產業。」解振華特別提到新興的節能環保產業,「廢物變資源,循環發展,即可以降低污染又可以解決就業,這就是一座礦山呀。」
「廢物變資源 減污染增職位」
雖說解振華認為香港在環保低碳上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鏡,但認為垃圾堆填始終不是一個長遠之計,「你不可能永無止境地堆填下去,哪又那麼多地方?以後恐怕還要走垃圾發電的路。」
孫小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