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踏入2016年,環球經濟明滅未定,金融市場動盪,新一次金融危機的陰影揮之不去,在這種情况下,財政司長曾俊華提出的下年度財政預算案,實際上是許多不確定因素的產物,他只能按可控制範圍出招,例如提出紓困措施以提振經濟。至於不可控制的因素,政府只能密切監察外圍與本港經濟、市場狀况,若有突發變異,須及時推出措施應對,避免本港經濟受到嚴重衝擊。
下年度經濟增長
不排除陷於衰退
本財政年度本港GDP為2.4%,預算案預測下年度GDP為1%至2%,曾俊華在答覆傳媒提問時,對下年度經濟增長顯得不樂觀,甚至不排除增長可能出現低於1%的衰退;事實上,去年第四季經濟增長已經放緩至1.9%,明顯低於全年增長。環顧外部經濟環境,中國大陸經濟結構仍在轉型,增長持續下行;美國聯儲局去年12月9年來首次加息之後,美國經濟呈現失速,聯儲局下月能否按原規劃再加息,已經陷於糾葛;歐洲和日本則以更離經叛道的負利率手段,催谷金融市場和經濟。這些與本港經濟關係密切的經濟體,全部都在困境中掙扎,本港不可能好過。
目前環球經濟景况,乃2008年金融海嘯的延續,只是已經第八年了,現在不單未見好轉勢頭,反而有惡化之勢;特別幾年來美國、歐洲和日本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全球充斥着游資熱錢,而資產泡沫總會爆破,量化寬鬆總要埋單計數,扭曲了的金融世界將以什麼形式調整,已經成為投資市場的懸念。嚴格來說,金融危機是懸在全球投資市場的一把刀,就看什麼時候掉下來使哀鴻遍野而已。
在這種情况下審視下年度預算案,曾俊華只能對應經濟下行,提出刺激內部消費的388億元紓困措施,以提振經濟增長1.1%,若下年度經濟增長符合預期,這些措施功不可沒。只是經濟不景,市民即使在稅項或差餉等省了錢,會否盡情消費,值得質疑,更大可能是儲存起來,因此,以紓困措施提振經濟的算盤,有可能打不響。不過,這是本港力所能及的應對,倘若連這個也不做,經濟情勢更不妙。
預算案一些措施,例如協助中小企等,一定程度可以起到穩經濟、保就業的功能,不過,今年經濟被不明確景况籠罩,設若未來情勢突變,例如發生金融危機等,衝擊投資市場、樓市崩潰式下跌等,拖累經濟,政府要即時應對,減低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政府須有心理準備,屆時或許需要推出更多紓困措施,協助市民或業界渡過艱難時刻。
關於經濟發展,今年預算案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是亮點,政府投入了約150億元,涉及研發應用、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創意產業、時裝與設計等範疇,這是回歸以來,政府提出的較全面而具體的創新科技、創意產業發展規劃,與其他地區相比,本港在這些方面起步較慢,只要肯努力專注推動,還是有機會扳回失地;不過,即使創新科技前景再好,現在是遠水不能救近火,對本港經濟中短期內難望提供貢獻。况且,創新科技風險高,資源投入之後何時獲得回報,須視乎許多主客觀因素,急也急不來。
「財爺」只顧儲錢
老年社會缺乏應對
這是曾俊華第九份預算案,過去幾年,他經常提及本港人口老化,老年社會財政收支拮据,屆時納稅人少了,而供養的長者多了等問題,今年對此較低調處理。不過,即使曾俊華認知老年社會問題所在,然而應對做法只是儲錢,例如成立未來基金等,最需要的調整稅項結構、擴闊稅基、研究開徵新稅種等,以增加穩定收入,使老年社會的財政收支持續可行,卻從不觸及。現在政府財政儲備高達8600億元,連同未來基金和房屋儲備金共約2500億元,多達1.2萬億元,若加上曾俊華歷年在財政司長任內所謂「派糖」措施,已經耗費約3000億元,若這些豐厚資源恰當地投資未來,例如興建醫院、增加安老設施等,收取的回報肯定較儲錢可觀,另外配合調整稅制,從稅收下工夫,則應付老年社會的財政擔憂,就不致那麼嚇人。
下年度預算案,政府總開支增加14%,羨煞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財長,因此,曾俊華自詡若還被指為守財奴,他很歡迎。不過,可以這樣花錢,不等於理財恰當,事實上政府缺乏貨幣政策工具,只能用財政投入刺激經濟;本港的現實狀况是:雖然政府坐擁大量可動用資源,但是本港在應對老年社會需要方面,卻貧乏得很,甚至連具體規劃也沒有,這種狀况之下的「財爺」守財奴,其實不應該甘之如飴。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