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德豪:反彈浪幾時完 看內銀股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24日 06:35
2016年02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上星期有較顯著的上升,全周升965點,把前一周轉(初四及初五)所跌的968點完全收復過來。A股也不知不覺從低位上升了11% ,反彈幅度比恒指的6.8%為多。


大市今年仍有機會見新低

作為基金經理,我們嘗試從多方面分析市場,除了宏觀經濟分析,資產配置及資金流分析等,筆者也重視資產價格的技術形態,以恒指現時的形態看,短期仍有反彈的機會。


從2015年5月開始,恒指連環下跌了5個月,總共下跌了8220點或28.8%,這是第一個大跌浪。10月有一波反彈,11月確認反彈完成,這個小反彈共上升了3055點或15%。之後至今,又跌了4個月,指數從23423點跌到農曆年的低位18278點,共跌5144點或22%。


毫無疑問,整個趨勢不好,在2016年再創新低的機會率甚高,對於不好短炒的人或長線投資者而言,我不認為現在是一個買入股票的時機,因為整個大市仍有再創低位的可能性。相反,如果能管好風險而有較強操作能力的投資者,我認為反彈仍未結束,指數們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如能選對板塊個股,回報也相當吸引。


筆者在1月27日及1月13日的文章提出在18000點至19000點的區間可以買入,現在檢討,這個策略尚算正確,然而筆者也經常有錯的時候。A股在近月的大跌是此料不及;之前國內地產股的上升也比預期弱得多。不久之前,筆者在電台的訪問提過市場最壞之時可能在3月、4月出現,那時的觀點是2015年下半年的盈利水平不佳,企業在3、4月公布的全年業績應該會比預期差,投行分析員將下調評級、目標價及盈利預測,從而使大市跌得更深。


G20會議或帶來新一波反彈

現在要修正這個看法,首先不好的業績大體已反映在股價上;1、2月的大跌也跌得夠狠,令不少投資者再止損,甚至反手做淡,所以這反彈不是基本因素的改變而是技術因素導致。


未來數星期,G20會議(2月26、27日)及聯儲局議息(3月16日)可能是帶動反彈的主要因素,恒指反彈的幅度有機會在3000點至4000點,即21000點至22000點水平,重點留意什麼時候內地銀行股反彈,應是反彈結束的重要信號。


安德思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陳德豪 對冲博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