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午言:只得少數人知道的負利率真相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24日 06:35
2016年02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央行1月29日出人意料地宣布負利率政策,雖然讓日圓短暫貶值,但隨後日圓兌美元狂升7%,日本股市隨即跌得血雨腥風,引發了大家對央行負利率政策的廣泛討論。


其實之前歐洲央行已經將利率降到負值,希望可以刺激到經濟增長。北歐的瑞典、丹麥和「避稅天堂」瑞士也都已在負利率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市場預計丹麥和瑞士的負利率可能會在今年達到-1%。連美聯儲局最近也放出消息,說正在對負利率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進行探討。


鈔票是最無價值的資產

經濟學家、市場專家的廣泛討論負利率,大多數觀點的考量是負利率到底會不會有效刺激經濟增長、對實施國貨幣貶值的作用有多大,以及負利率是不是意味着經濟大蕭條即將到來,因為當前債券市場有上萬億美元的資本寧願付出利息,也要確保可以保存本金。


筆者認為,負利率告訴我們最清晰、明確的資訊是:鈔票是世界上最沒有價值的資產。對,沒錯,鈔票是最沒有價值的資產。


大部分人可能對此大惑不解:鈔票怎麼會是最沒有價值的資產呢?首先,我們來明確對資產的定義。最通俗易懂的解釋就是,資產是可以產生未來現金流的東西,可以帶來未來收益。你的房產可以是資產,如果你將它放租,將來房產升值後賣出還可以賺差價。債券也是資產,因為每年有利息到手。好的股票也是資產,除了股息,還有資本增值。那麼鈔票呢?鈔票存銀行,不是也有利息嗎?目前還有,但好像港元的存款利息,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如果再考慮一下每年的通貨膨脹,你的鈔票其實每年都在貶值。所以鈔票其實是最沒有價值的資產。


只有負利率才可平衡真正財富

自從貨幣發行和黃金脫鈎以後,央行就可以任意地發行貨幣;再加上金融業務電子化帶來了貨幣虛擬化,央行現在發行上萬億的貨幣,只在彈指一揮間。鈔票還是一種資產的假象,以前是靠低微的利息來粉飾太平,其背後的價值分分鐘都在被通貨膨脹蠶食。但現在因為鈔票發行急劇加速,必須有負利率政策出場了,只有負利率才可以平衡當下如洪水般氾濫的貨幣和世界上真正存在的財富。


了解了負利率背後的真相,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國債會永遠只升不跌、為什麼黃金開始蠢蠢欲動。展望未來,近年來受供求關係失衡影響的慘淡石油價格,以及被中國硬着陸陰影籠罩的股票市場,都是比鈔票更好的資產類別。不出意料的話,未來一兩年都將會有喜人的投資回報。


真相永遠是只有少數人知道。這個關於鈔票的真相也沒有例外。


作者是對冲基金投資總監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