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美國加息之後,本港樓價逐級回落,要求政府撤銷樓市「辣招」的呼聲又起。但特區政府高層由財爺、特首、陳茂波、張炳良等已先後公開發言,表明無意撤辣。上一次在本欄講樓市是去年12月上旬,當時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10月樓價指數回落,中止連續6個月的升勢,形勢不妙,撤辣的呼聲即開始出現,但當時全球央行繼續「放水」,大量熱錢仍四處流竄,資金充裕,撤銷辣招可能令樓市迅速攀升,令政府不敢輕易冒險。
梁特唯一政績 絕不輕言撤
我並不贊成樓市辣招,但純從客觀環境分析,本屆政府不會輕言撤辣。除了市場資金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房屋和土地供應方面,本屆政府成績不彰:公屋輪候時間不減反增,私樓增加數量有限,開發土地又受制於司法覆核、環保團體反對;既沒有什麼亮麗成績可以拿得出來,唯一顯示政府強勢介入而「調控成功」的,就是推出連串「辣招」!可以預見,除非政府在土地和房屋供應上有顯著成績,否則本來屬於臨時措施的樓市辣招將會「常態化」。
花3年時間推出 收招非一蹴而就
從2012年開始出招,所謂樓市辣招經過三年時間先後出台,立下了重重規限,即使撤,也不是一時三刻就可完成的。2012年10月27日起,政府徵收額外印花稅和買家印花稅,限制非香港永久居民購買住宅物業。數字顯示,本地一手和二手樓市每月平均的成交量為1.2萬至1.3萬宗,上述辣招出台之後6個月,平均每月成交僅得3000宗左右,跌幅達到七成。
到了2013年2月22日,政府再度出招,推出雙倍印花稅,針對購買第二個物業的買家。除此之外,財政司長也宣布了多項措施針對非住宅交易。
但是,連串措施只能令成交數量急降,但樓價卻完全不受影響,繼續上升,在2014年更屢創新高,資金大量湧向小型住宅,結果有意「上車」的港人連小型單位也買不起,只能望樓興嘆。結果,金管局在2014年推出收緊按揭措施,從七成按揭提高至六成,此外又加強入息審查要求,購第二套自用住宅,供款與收入比例上限由原來最高五成調低至四成。
重溫歷史,只想說明樓市辣招旨在壓抑需求,增加置業成本,對增加樓宇供應完全沒有幫助。
[陳景祥 齊物論]
梁特唯一政績 絕不輕言撤
我並不贊成樓市辣招,但純從客觀環境分析,本屆政府不會輕言撤辣。除了市場資金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房屋和土地供應方面,本屆政府成績不彰:公屋輪候時間不減反增,私樓增加數量有限,開發土地又受制於司法覆核、環保團體反對;既沒有什麼亮麗成績可以拿得出來,唯一顯示政府強勢介入而「調控成功」的,就是推出連串「辣招」!可以預見,除非政府在土地和房屋供應上有顯著成績,否則本來屬於臨時措施的樓市辣招將會「常態化」。
花3年時間推出 收招非一蹴而就
從2012年開始出招,所謂樓市辣招經過三年時間先後出台,立下了重重規限,即使撤,也不是一時三刻就可完成的。2012年10月27日起,政府徵收額外印花稅和買家印花稅,限制非香港永久居民購買住宅物業。數字顯示,本地一手和二手樓市每月平均的成交量為1.2萬至1.3萬宗,上述辣招出台之後6個月,平均每月成交僅得3000宗左右,跌幅達到七成。
到了2013年2月22日,政府再度出招,推出雙倍印花稅,針對購買第二個物業的買家。除此之外,財政司長也宣布了多項措施針對非住宅交易。
但是,連串措施只能令成交數量急降,但樓價卻完全不受影響,繼續上升,在2014年更屢創新高,資金大量湧向小型住宅,結果有意「上車」的港人連小型單位也買不起,只能望樓興嘆。結果,金管局在2014年推出收緊按揭措施,從七成按揭提高至六成,此外又加強入息審查要求,購第二套自用住宅,供款與收入比例上限由原來最高五成調低至四成。
重溫歷史,只想說明樓市辣招旨在壓抑需求,增加置業成本,對增加樓宇供應完全沒有幫助。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