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渣打全年首見紅 蝕184億 倫敦再跌5% 新任CEO:盼2016復派息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24日 06:35
2016年02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即使投資者早已作出較壞打算,渣打集團(2888)去年的業績仍然令市場失望,第四季40.51億美元的巨額虧損,拖累全年勁蝕23.6億美元(約184億港元),稅前虧損亦有逾15億美元,是2004年在港上市以來首錄年度虧損,董事會更決定不派末期股息。但管理層其後強調,業務重組的進度良好,今年有望恢復派息。


明報記者 廖毅然、徐寶文

渣打昨日在香港的股價收報47.75元,升1.8%,收市後公布業績,昨晚在倫敦的股價一度較本港收市大瀉12%。截至昨晚11時,倫敦股價報45.4元,較港收市價跌5%。


去年中上任的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表示,中國股市波動及商品市場下跌均對業績構成影響,踏入2016年環球經濟及地緣政治未見改善。但他強調,「外圍環境充滿挑戰並非集團業績表現的藉口,集團不是無辜的受害者。」相反,渣打更需要採取措施解決架構和經營問題。


上季有7億美元裁員成本

溫拓思上台後積極革新,去年預計至2016年底會產生30億美元的重組成本,而單是去年第四季的重組成本已達到18億美元,當中有近7億美元為裁員成本。另外,在清算200億美元的風險加權資產時,作出近10億美元的貸款減值。其餘有1.26億美元為泰國業務的商譽減值。


集團大中華區行政總裁洪丕正表示,重組成本高企是導致集團虧損的主因,但他認為只有透過重組,才能令集團去除風險資產、減少呆壞帳及降低成本。


去年集團的商品投資已減少28%至396億美元,油氣資產已完成去風險的過程,剩餘的油氣生產商投資,有88%屬於低成本企業,估計可在每桶30美元的油價水平維持業務1年。因此他相信,今年的貸款減值損失將少於去年的40億美元。


洪丕正:最大「陣痛」已在上季出現

洪丕正又強調,重組的最大「陣痛」已在去年第四季出現,「如果2016年仍然虧損,我會感到非常失望」。由於在去年供股後,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在供股後已升至12.6%,達到集團的目標,因此他估計今年可恢復派息,但實際仍要視乎盈利表現。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則表示,渣打的資本比率未達到該行預期的13%,主要因重組成本過大,貸款減值損失高於預期及第四季的收入下跌,成為市場的關注重點,尤其今年的經營環境未見好轉。


比富達:新興市場風險增 業績未見底

比富達證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稱,留意渣打的收入下跌,有7億美元來自外匯影響,主要因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下跌,今年美元若轉強,新興市場業務風險便會增加,所以認為該行的業績難言見底。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