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持有股票或債券,往往可以收取股息或利息,惟持有黃金卻無息收;故此,黃金在投資市場主要被視為避險資產,即當主流投資工具均失寵時,黃金才會被青睞。張強生認為,這正是環球投資市場的現狀,「在農曆新年假期期間,每盎司金價於短短幾日內勁升近100美元,資金買得好急,我估計原因是避險。為什麼要避險?原因之一是股票大冧價。自從聯儲局於2009年第一季推出量化寬鬆措施(QE)以來,美股連績5年大漲小回,所以隨着QE於2014年10月告一段落,美股有下跌空間。美股應該不會像內地A股一樣急跌,但可能是一個大型調整。這樣的話,熱錢便由美股流走轉投金市。」
為惡性通脹買保險
今年以來,另一傳統避險工具美國國債價格亦顯著上升,惟張強生認為,持有黃金較美債佳,原因是可為日後可能出現的惡性通脹買定保險,「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環球經濟表面上是穩定下來,但其實主要靠環球央行QE印銀紙頂住,惡性通脹遲早出現,紙幣始終並非這樣可靠,還是黃金最好。」
為惡性通脹買保險
今年以來,另一傳統避險工具美國國債價格亦顯著上升,惟張強生認為,持有黃金較美債佳,原因是可為日後可能出現的惡性通脹買定保險,「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環球經濟表面上是穩定下來,但其實主要靠環球央行QE印銀紙頂住,惡性通脹遲早出現,紙幣始終並非這樣可靠,還是黃金最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