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每月資助 結出科創成果 應科院「創業學人計劃」 解決最大憂慮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22日 06:35
2016年02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要在生活成本偏高的香港創業,需要面對不少經濟和心理壓力,而現有的創業培育計劃,未能解決創業者「無糧出」的困擾。有見及此,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去年推出了「創業學人計劃」,提供每月資助。今期本報為讀者發掘兩個本地創業故事,他們都是受惠於「創業學人計劃」,研發實用科技產品,希望開拓屬於他們的市場。


助遊戲業者降成本

研究「穿戴式動作捕捉技術」的團隊DecaSense的成員袁峰和翁曉瑤,都是在內地出生,幾年前來港入讀中文大學,分別取得電腦工程博士和碩士學位。兩人覺得,香港的人才不少,只是生活指數和成本偏高。他們也認為,「創業學人計劃」的資助形式,比其他機構的「創業培育計劃」更適合他們,因為他們的團隊共有4名成員之多。


提升準確度 捕捉距離遠達100米

袁峰和翁曉瑤指出,雖然微軟的Kinect採用鏡頭來偵測一個人的骨架,已是一種相當不錯的動作捕捉技術,但仍然有其限制,主要只適合家用。因為一旦距離較遠,或者中間有障礙物,其偵測就會失效。


至於他們研究的「穿戴式動作捕捉技術」,則需要用戶戴上裝置,但配合他們自行研究的演算法,可以達到更高的準確度,有效距離較遠,最遠可達100米。而有關裝置其實亦相當輕便,成本亦有限。


他們認為,這技術可應用於遊戲、運動、醫療等方面,例如可用來遙控機械臂或機械人、玩體感遊戲,或製作格鬥遊戲等。以後者為例,以往須在房間內安裝多部紅外線發射裝置,並請懂武術的人穿上貼身衣服,全身貼上很多小球,來反射那些紅外線,才取得他們的格鬥動作數據,這些設備每套就要100萬至200萬元。若改用其技術,可望將成本大幅下降。


他們計劃最終推出市場時,將會同時以銷售硬件及提供技術授權來賺取收入。現時已有一些投資者對他們的技術有興趣,正商討當他們正式開設公司時,合作的可能性。他們覺得,最理想就是先參加「創業學人計劃」,然後找到投資者一起成立公司,再申請到一些配對資助計劃(如創新及科技基金等)。


攝影 鍾林枝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新經濟新天地]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