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上周五最新報130.58,較兩周前的131.95下跌1%,與去年9月歷史高位146.92比較,更已回落11.1%。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接受專訪時認為,受累於經濟及政治環境惡化,加上供應增加,住宅樓市已確認進入下行周期。他預測,未來一個多月發展商劈價賣樓去貨,將引領CCL下月有機會跌至120水平,即較上周再跌8.1%。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施永青表示,今年以來港股反覆下跌,外圍經濟亦轉差,本港零售銷售及旅遊業數據紛紛倒退;而農曆新年旺角爆發大規模的警民衝突後,料中央政府將進一步收緊對港政策;同時,港府增加土地供應決心不變。綜合而言,他相信本港樓價跌勢已成,「我自己覺得這次香港經濟、政治及供應各方面利淡樓價的因素將陸續『蒲頭』,相信投資者會逐漸感受到。所以這次並非一個小調整,而是一個轉勢,即係(樓價)不止跌一級,而是分幾個階段陸續下滑。」
細價樓先跌 豪宅料尾隨
樓價自去年9月見頂回落以來,細價樓首當其衝,豪宅價格則相對硬淨;個別市場人士認為,由於豪宅買家具備實力,不需要借按揭買樓,業主亦沒有被迫賣樓的壓力,故豪宅在今年餘下時間可望繼續跑贏大市;惟施永青並不認同此觀點,「經濟轉差初期,豪宅業主因為唔等錢使,『守得住』的機會較高,但不表示經濟差時,豪宅不受影響。若政治和經濟環境持續惡化,豪宅業主比你更驚!當豪宅業主發覺守落去都沒有好結果,就會平啲走貨,不是一定要守落去。」
從另一角度分析,施永青表示,中資的中國海外(0688)於本月中以21.3億元投得大埔山塘路地皮,呎價僅1848元,做價遠低於市場預期,正正反映本港發展商對後市審慎,「你看見幾大(本地)發展商都沒有之前般進取,最近成功投地的都是內地發展商。本港發展商較以前審慎,因為他們預測樓價會跌。」
中原指數120初見支持 非見底
既然樓價跌勢已成,施永青相信,發展商於未來一個多月將面對現實,減價賣樓,引領二手樓價進一步回落。他估計CCL最快於下月底,或最遲於第二季便會跌至120水平,但他強調,120僅是第一個支持位,並非代表樓價見底;若政經環境進一步惡化,樓價料續尋底。
施永青持有一個集物業、股票、黃金、現金及債券的的私人投資組合。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因應環球央行大印銀紙,他曾大手增持物業,物業佔組合比例增升五成,完全沒持有現金。惟隨着近年樓價急升,他已分批減持物業、增持現金,其組合的最新資產分佈是物業、股票、現金(包括債券)各佔三成,黃金佔一成,他解釋:「若經濟好,有投資機會,當然存較少現金,經濟不好無得投資時,就存現金!今次形勢嚴峻,切忌低估風險。何况目前本港通縮壓力愈來愈大,揸現金反而可以保持,甚至提升將來的購買力。」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施永青表示,今年以來港股反覆下跌,外圍經濟亦轉差,本港零售銷售及旅遊業數據紛紛倒退;而農曆新年旺角爆發大規模的警民衝突後,料中央政府將進一步收緊對港政策;同時,港府增加土地供應決心不變。綜合而言,他相信本港樓價跌勢已成,「我自己覺得這次香港經濟、政治及供應各方面利淡樓價的因素將陸續『蒲頭』,相信投資者會逐漸感受到。所以這次並非一個小調整,而是一個轉勢,即係(樓價)不止跌一級,而是分幾個階段陸續下滑。」
細價樓先跌 豪宅料尾隨
樓價自去年9月見頂回落以來,細價樓首當其衝,豪宅價格則相對硬淨;個別市場人士認為,由於豪宅買家具備實力,不需要借按揭買樓,業主亦沒有被迫賣樓的壓力,故豪宅在今年餘下時間可望繼續跑贏大市;惟施永青並不認同此觀點,「經濟轉差初期,豪宅業主因為唔等錢使,『守得住』的機會較高,但不表示經濟差時,豪宅不受影響。若政治和經濟環境持續惡化,豪宅業主比你更驚!當豪宅業主發覺守落去都沒有好結果,就會平啲走貨,不是一定要守落去。」
從另一角度分析,施永青表示,中資的中國海外(0688)於本月中以21.3億元投得大埔山塘路地皮,呎價僅1848元,做價遠低於市場預期,正正反映本港發展商對後市審慎,「你看見幾大(本地)發展商都沒有之前般進取,最近成功投地的都是內地發展商。本港發展商較以前審慎,因為他們預測樓價會跌。」
中原指數120初見支持 非見底
既然樓價跌勢已成,施永青相信,發展商於未來一個多月將面對現實,減價賣樓,引領二手樓價進一步回落。他估計CCL最快於下月底,或最遲於第二季便會跌至120水平,但他強調,120僅是第一個支持位,並非代表樓價見底;若政經環境進一步惡化,樓價料續尋底。
施永青持有一個集物業、股票、黃金、現金及債券的的私人投資組合。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因應環球央行大印銀紙,他曾大手增持物業,物業佔組合比例增升五成,完全沒持有現金。惟隨着近年樓價急升,他已分批減持物業、增持現金,其組合的最新資產分佈是物業、股票、現金(包括債券)各佔三成,黃金佔一成,他解釋:「若經濟好,有投資機會,當然存較少現金,經濟不好無得投資時,就存現金!今次形勢嚴峻,切忌低估風險。何况目前本港通縮壓力愈來愈大,揸現金反而可以保持,甚至提升將來的購買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