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為諸位談及年初至今表現最好的債券基金,今期則談表現最差的債券基金。十大跌幅排行榜上,排在榜首的債券基金分類是「環球轉換債券基金」,「姊妹」分類「其他可轉換債券」則排行第六。大家最近或有留意「應急可轉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簡稱CoCo),參考CoCo指數及可轉換債券指數最近的表現,應可解釋環球轉換債券基金今年表現甚差的原因。
自2016年年初,美銀美林CoCo指數曾急跌近8%,瑞銀環球可轉換債券指數同期跌幅較輕,約2.3%。CoCo乃可轉換債券的一種;雖然兩種債券所牽涉的條款及權限並不盡相同,但CoCo表現差勁,免不了也會拖累可轉換債券的回報。隸屬於理柏「環球轉換債券基金」分類下的五隻基金,年初至今表現最好的跌1.55%,最差的跌7.32%。
究竟什麼是CoCo?這種「應急可轉債」歷史十分短,且發行人大都是銀行。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金融監管組織為避免納稅人給銀行「包底」的情况再發生,規定銀行須大幅提高第一類資本充足率(包括普通股、永續非累積特別股及累積盈虧等)。原因十分簡單;基本上除第一及第二類資本持有者外,銀行在任何情况下均必須履行對其他類型的資本持有者的義務,如債券持有者。以債券為例,即使銀行瀕臨破產邊緣,銀行仍須支付債券利息。在這種情况下,假如政府因「大得不能倒」的原因不讓銀行破產;為履行銀行對債券持有人的義務,便須動用上繳稅款來給銀行「包底」。這無疑增加了金融界的道德風險,更不用提真相暴露後在社會上掀起的軒然大波了。監管組織故大幅增加第一類資本充足率,希望所有持有相關權益的投資者均可平均分擔銀行破產的風險。
歐洲CoCo僅25%被評為投資級別
要提高第一類資本充足率,最直截了當的方式是發行新股。不過,發行新股會拖累股價;因此,為滿足新監管條例的要求,金融界便發明了「應急可轉債」。這種債券會定期派息,不過大多會在第一類資本充足率跌至某一下限時,自動轉為股份。另外,派息與否可由銀行決定。CoCo如此被動,派息當然十分優厚;部分債券派息更達七厘,與一般高級銀行債的1厘相比,無疑非常吸引。然而,CoCo因債券結構關係,信貸評級並不高;歐洲CoCo中只有25%被評級組織惠譽評為投資級別(Investment Grade)。
危機或牽連至銀行板塊
這次的CoCo危機由德意志銀行引發。該行已有一年選擇不派息,且研究機構CreditSights早前表示,德銀的相關撥備或不夠續回明年到期的CoCo。投資者似乎逐漸意識到CoCo有優厚派息外的一面;派息頻率並不穩定,且債換股的時間並不由自己決定。再者,當CoCo被轉換時,銀行必正處於非常時期,即使此時獲得股份,「油水」也不會多。換句話說,CoCo給銀行的利益,比給持有者的利益大得多。因此,即使德銀的第一類資本比率非常充足,該銀行的CoCo仍引發CoCo及可轉換債券的大拋售。另外,由於投資者一時無法給CoCo一個恰當定價,也令德銀的信用違約調期(CDS)大瀉;與該合約相關的衍生工具及投資產品亦大挫,最後牽連至銀行股以及整個銀行板塊。
截至2月18日,CoCo指數其實已反彈約5%,顯示憂慮暫告一段落。不過,今年歐洲銀行股已累跌超過20%;市場是否對金融系統有更深的憂慮?下半年或有分曉。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自2016年年初,美銀美林CoCo指數曾急跌近8%,瑞銀環球可轉換債券指數同期跌幅較輕,約2.3%。CoCo乃可轉換債券的一種;雖然兩種債券所牽涉的條款及權限並不盡相同,但CoCo表現差勁,免不了也會拖累可轉換債券的回報。隸屬於理柏「環球轉換債券基金」分類下的五隻基金,年初至今表現最好的跌1.55%,最差的跌7.32%。
究竟什麼是CoCo?這種「應急可轉債」歷史十分短,且發行人大都是銀行。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金融監管組織為避免納稅人給銀行「包底」的情况再發生,規定銀行須大幅提高第一類資本充足率(包括普通股、永續非累積特別股及累積盈虧等)。原因十分簡單;基本上除第一及第二類資本持有者外,銀行在任何情况下均必須履行對其他類型的資本持有者的義務,如債券持有者。以債券為例,即使銀行瀕臨破產邊緣,銀行仍須支付債券利息。在這種情况下,假如政府因「大得不能倒」的原因不讓銀行破產;為履行銀行對債券持有人的義務,便須動用上繳稅款來給銀行「包底」。這無疑增加了金融界的道德風險,更不用提真相暴露後在社會上掀起的軒然大波了。監管組織故大幅增加第一類資本充足率,希望所有持有相關權益的投資者均可平均分擔銀行破產的風險。
歐洲CoCo僅25%被評為投資級別
要提高第一類資本充足率,最直截了當的方式是發行新股。不過,發行新股會拖累股價;因此,為滿足新監管條例的要求,金融界便發明了「應急可轉債」。這種債券會定期派息,不過大多會在第一類資本充足率跌至某一下限時,自動轉為股份。另外,派息與否可由銀行決定。CoCo如此被動,派息當然十分優厚;部分債券派息更達七厘,與一般高級銀行債的1厘相比,無疑非常吸引。然而,CoCo因債券結構關係,信貸評級並不高;歐洲CoCo中只有25%被評級組織惠譽評為投資級別(Investment Grade)。
危機或牽連至銀行板塊
這次的CoCo危機由德意志銀行引發。該行已有一年選擇不派息,且研究機構CreditSights早前表示,德銀的相關撥備或不夠續回明年到期的CoCo。投資者似乎逐漸意識到CoCo有優厚派息外的一面;派息頻率並不穩定,且債換股的時間並不由自己決定。再者,當CoCo被轉換時,銀行必正處於非常時期,即使此時獲得股份,「油水」也不會多。換句話說,CoCo給銀行的利益,比給持有者的利益大得多。因此,即使德銀的第一類資本比率非常充足,該銀行的CoCo仍引發CoCo及可轉換債券的大拋售。另外,由於投資者一時無法給CoCo一個恰當定價,也令德銀的信用違約調期(CDS)大瀉;與該合約相關的衍生工具及投資產品亦大挫,最後牽連至銀行股以及整個銀行板塊。
截至2月18日,CoCo指數其實已反彈約5%,顯示憂慮暫告一段落。不過,今年歐洲銀行股已累跌超過20%;市場是否對金融系統有更深的憂慮?下半年或有分曉。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