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歷史包含兩大基本元素:戰爭與和平;和平往往來得不易,戰爭卻賴着不走。中東國家敘利亞的情况便是如此,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等17國組成的「國際敘利亞支持組織」外長在德國慕尼黑開會,儘管就敘利亞暫時停戰達成共識,卻未能真正帶來全面停火。人們對短暫停火的善意期許迅即因為槍炮聲幻滅,這個內戰經年的國家何日走向真正和平,關鍵諷刺地不在敘利亞手上,而在於國際支持組織其中兩個主要成員美國及俄羅斯。
美俄爭霸禍及小國
戰火難休生靈塗炭
敘利亞如今已然變成大國之間巧取豪奪的一塊肉,美國起初欲借助反對派推翻眼中釘巴沙爾政權,可是久攻不下,卻因而有大片空間給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佔去,變成如今令各國為之色變的極端恐怖主義勢力。戰事拉扯之間,政府軍得到包括俄羅斯在內一些國家支援。到了去年9月,俄羅斯戰機空襲敘利亞境內軍事目標,公開是說轟炸ISIS基地,其實是連反對派部隊一併轟炸。這一炸,把幾乎壽終正寢的巴沙爾解救出來,由此部署反擊奪回城池。俄羅斯介入,不僅令敘利亞戰局出現變化,對土耳其及沙特阿拉伯這兩個反巴沙爾的國家帶來打擊。至今,局勢變成美國、土耳其、沙特與反政府軍是一方,另一方是巴沙爾政權、俄羅斯;外國的手伸進敘利亞,戰火難休,繼續生靈塗炭。
國際敘利亞支持組織開會,本意是想暫時叫停武裝衝突,消解人道災難,敘利亞一個人道組織早前發表報告,內戰至今釀成47萬國民死亡,人均預期壽命也由70歲急跌到56歲。可是戰爭並不因為這種微弱的呼聲停止,因為政府軍在俄羅斯空襲支援下有所斬獲,反對派則誓要奪回失去的土地,慕尼黑會議美俄牽頭達成暫時停戰共識,便是基於俄羅斯及巴沙爾想鞏固勝利果實,美國及反對派則是在面對政府軍狂攻猛打時急於喘一口氣。這種停戰,說穿了是為下一輪大戰的戰前準備。
應該說,更大以及牽涉更廣的武裝衝突危機正在前面,反巴沙爾的土耳其及沙特躍躍欲試,發動地面戰鬥的風聲愈吹愈緊。土耳其與敘利亞北部庫爾德族部隊既有歷史因素的仇怨,也有現實的恐怕國內庫爾德族與敘利亞庫爾德族「裏應外合」獨立建國,出兵敘利亞成為土耳其一舉兩得的計謀。儘管土耳其受制於北約用兵指引,但倘若敘利亞庫爾德族攻城掠地,土耳其不會順從北約,自行出兵的可能不低。這麼一來,中東形勢必會大亂,因為土耳其一動,北約整個南翼定會動搖,二戰之後構建的集體防衛戰線隨時出現漏洞。
美國當然看到這一戰略危機,於是盡力安撫土耳其,可是現實上敘利亞反政府軍形勢大不如前則是鐵一般的事實,於是美國才願意達成「停戰共識」,圖謀東山再起。不過,由於敘利亞內戰突顯美俄矛盾激化,軍事焦點集中在政府軍及反政府軍的戰鬥得失,讓ISIS從中獲得一絲稍歇空間。至此,所謂打擊ISIS的多國行動終於露底:當更大的戰略利益擺在面前之際,所謂「國際正義」只是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便宜行事。
難民流離痛失家園
人道災難仍未終止
世界大國以及區內國家爭逐未休,最苦的當是顛沛流離的敘利亞難民。內戰爆發以來,土耳其接收了逾250萬難民,土耳其當局曾威脅送走百萬計難民往歐洲,而去年曾經大手筆接收難民的德國開始滋長反難民情緒,2016年將是敘利亞難民人道災難惡化的一年,在此刻戰火未消的情勢下令人擔憂。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美俄爭霸禍及小國
戰火難休生靈塗炭
敘利亞如今已然變成大國之間巧取豪奪的一塊肉,美國起初欲借助反對派推翻眼中釘巴沙爾政權,可是久攻不下,卻因而有大片空間給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佔去,變成如今令各國為之色變的極端恐怖主義勢力。戰事拉扯之間,政府軍得到包括俄羅斯在內一些國家支援。到了去年9月,俄羅斯戰機空襲敘利亞境內軍事目標,公開是說轟炸ISIS基地,其實是連反對派部隊一併轟炸。這一炸,把幾乎壽終正寢的巴沙爾解救出來,由此部署反擊奪回城池。俄羅斯介入,不僅令敘利亞戰局出現變化,對土耳其及沙特阿拉伯這兩個反巴沙爾的國家帶來打擊。至今,局勢變成美國、土耳其、沙特與反政府軍是一方,另一方是巴沙爾政權、俄羅斯;外國的手伸進敘利亞,戰火難休,繼續生靈塗炭。
國際敘利亞支持組織開會,本意是想暫時叫停武裝衝突,消解人道災難,敘利亞一個人道組織早前發表報告,內戰至今釀成47萬國民死亡,人均預期壽命也由70歲急跌到56歲。可是戰爭並不因為這種微弱的呼聲停止,因為政府軍在俄羅斯空襲支援下有所斬獲,反對派則誓要奪回失去的土地,慕尼黑會議美俄牽頭達成暫時停戰共識,便是基於俄羅斯及巴沙爾想鞏固勝利果實,美國及反對派則是在面對政府軍狂攻猛打時急於喘一口氣。這種停戰,說穿了是為下一輪大戰的戰前準備。
應該說,更大以及牽涉更廣的武裝衝突危機正在前面,反巴沙爾的土耳其及沙特躍躍欲試,發動地面戰鬥的風聲愈吹愈緊。土耳其與敘利亞北部庫爾德族部隊既有歷史因素的仇怨,也有現實的恐怕國內庫爾德族與敘利亞庫爾德族「裏應外合」獨立建國,出兵敘利亞成為土耳其一舉兩得的計謀。儘管土耳其受制於北約用兵指引,但倘若敘利亞庫爾德族攻城掠地,土耳其不會順從北約,自行出兵的可能不低。這麼一來,中東形勢必會大亂,因為土耳其一動,北約整個南翼定會動搖,二戰之後構建的集體防衛戰線隨時出現漏洞。
美國當然看到這一戰略危機,於是盡力安撫土耳其,可是現實上敘利亞反政府軍形勢大不如前則是鐵一般的事實,於是美國才願意達成「停戰共識」,圖謀東山再起。不過,由於敘利亞內戰突顯美俄矛盾激化,軍事焦點集中在政府軍及反政府軍的戰鬥得失,讓ISIS從中獲得一絲稍歇空間。至此,所謂打擊ISIS的多國行動終於露底:當更大的戰略利益擺在面前之際,所謂「國際正義」只是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便宜行事。
難民流離痛失家園
人道災難仍未終止
世界大國以及區內國家爭逐未休,最苦的當是顛沛流離的敘利亞難民。內戰爆發以來,土耳其接收了逾250萬難民,土耳其當局曾威脅送走百萬計難民往歐洲,而去年曾經大手筆接收難民的德國開始滋長反難民情緒,2016年將是敘利亞難民人道災難惡化的一年,在此刻戰火未消的情勢下令人擔憂。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