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十多年在投資界眾所周知的「大趨勢」,就是客戶委託基金經理管理的資金大幅度從「主動管理」基金流往「被動管理」的指數追蹤基金,包括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全球指數ETF數目從2005年的450隻增加至2015年超過4000隻,資產規模也從4000億美元大幅增長至2.8萬億美元。
由於市場的劇烈波動令很多基金經理難以取得優於大市的表現,再加上在管理費上的優勢,指數ETF有望延續其「吸資」能力,吸引更多資金由主動管理投往被動式的指數ETF。但大部分市場主要的指數ETF(如香港的恒生指數、英國的富時100指數、美國的標普500指數及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等)都已有多隻ETF並吸納了大量資金,要繼續滿足發行商及投資者的需要,Smart Beta指數及其指數概念的ETF便應運而生,且受到市場及投資者的歡迎(據市場資料顯示,Smart Beta ETF已佔整體ETF資產規模約8%)。
Smart Beta擁三大優勢
Smart Beta ETF受歡迎有多方面原因:
(1)當市場已推出了各式各樣市場指數,各種行業、大中小型股及主題指數的ETF,發行商需要新品種的ETF繼續推動市場發展;
(2)有不少資金持有者不願意付出高昂的管理費予主動管理基金而得不到優於大市的回報,但亦不願被動地只取得市場的回報(特別是整體大市反覆及向下時),因而產生對Smart Beta指數的渴求;
(3)大型資產擁有者、傳統基金經理及各式的資金管理人都在尋找系統性的方法來迴避市場下跌的風險,和制定一些能持續發現優於大市表現股份的方法。最終部分系統性方法能發展為高透明度的Smart Beta指數和ETF。
下表是籠統地把恒生指數公司研發的Smart Beta指數作出分類給大家參考。值得注意的是Smart Beta指數正在急促發展中,新類型的指數在不斷出現。
■指數小錦囊
Q: 恒生指數系列旗下共有多少項指數?
A: 恒生指數系列旗下共有逾400項實時或每日指數。
投資涉及風險。所有於此文件所載之資料僅供參考之用,有關資料或內容均不代表恒生指數公司對任何投資作出明示或暗示的建議或推介。過往表現並非其將來表現的指引。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 董事兼總經理
[關永盛 指數縱橫]
由於市場的劇烈波動令很多基金經理難以取得優於大市的表現,再加上在管理費上的優勢,指數ETF有望延續其「吸資」能力,吸引更多資金由主動管理投往被動式的指數ETF。但大部分市場主要的指數ETF(如香港的恒生指數、英國的富時100指數、美國的標普500指數及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等)都已有多隻ETF並吸納了大量資金,要繼續滿足發行商及投資者的需要,Smart Beta指數及其指數概念的ETF便應運而生,且受到市場及投資者的歡迎(據市場資料顯示,Smart Beta ETF已佔整體ETF資產規模約8%)。
Smart Beta擁三大優勢
Smart Beta ETF受歡迎有多方面原因:
(1)當市場已推出了各式各樣市場指數,各種行業、大中小型股及主題指數的ETF,發行商需要新品種的ETF繼續推動市場發展;
(2)有不少資金持有者不願意付出高昂的管理費予主動管理基金而得不到優於大市的回報,但亦不願被動地只取得市場的回報(特別是整體大市反覆及向下時),因而產生對Smart Beta指數的渴求;
(3)大型資產擁有者、傳統基金經理及各式的資金管理人都在尋找系統性的方法來迴避市場下跌的風險,和制定一些能持續發現優於大市表現股份的方法。最終部分系統性方法能發展為高透明度的Smart Beta指數和ETF。
下表是籠統地把恒生指數公司研發的Smart Beta指數作出分類給大家參考。值得注意的是Smart Beta指數正在急促發展中,新類型的指數在不斷出現。
■指數小錦囊
Q: 恒生指數系列旗下共有多少項指數?
A: 恒生指數系列旗下共有逾400項實時或每日指數。
投資涉及風險。所有於此文件所載之資料僅供參考之用,有關資料或內容均不代表恒生指數公司對任何投資作出明示或暗示的建議或推介。過往表現並非其將來表現的指引。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 董事兼總經理
[關永盛 指數縱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