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作為首家派發成績表的銀行股,東亞銀行(0023)去年純利下挫17%至55.22億元,較市場預期更差,亦是2008年後首次錄得倒退。集團承認,罪魁禍首是壞帳大增的內地業務,來自內地的減值貸款增加近1倍。東亞強調今年經營環境同樣困難,「不能說最壞的時間已過」,因此會以控制貸款質素為首要任務,同時注重節省成本,措施包括凍結全集團的人手。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東亞銀行成績表一片紅,不只純利下跌,淨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均下降,每股末期息按年減26.5%至0.5元,全年派息每股0.88元。貸款減值損失勁升1倍至20.42億元,以致減值貸款比率升至1.13%。淨息差跌至1.66厘,股東回報率只有6.61%,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由上半年的13.2%跌至12.2%。
末期息按年減26.5%至0.5元
東亞主席李國寶表示,過去集團多次面對經濟下行周期,均能克服困境,而且每次都會更加壯大,相信今次亦然。東亞股價昨日早段最多升3.3%,中午公布業績後升幅收窄,收市升2.4%,報23.1元。
集團業績不佳主要是因為內地業務,子公司東亞中國在下半年虧損1.94億元。副行政總裁李民斌坦言,該行超過四成資產都在內地,經濟周期逆轉時自然較受影響,「經濟增長放緩以致許多行業面臨產能過剩,企業資金鏈斷裂,導致銀行的減值貸款及信貸成本增加」。
內地減值貸款升九成
截至去年底,東亞來自內地客戶的貸款,逾期3個月以上的有38.09億元,按年大增1.14倍,減值貸款亦升91.5%至40.37億元,佔整體減值貸款81%。副行政總裁李民橋稱,內地結構改革期間,銀行財務數據會相當醜陋(ugly),現在仍需時間去改善,不能說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希望今年下半年或明年能重拾增長。
評級機構惠譽昨日表示,今年香港銀行業的關鍵風險是中國相關資產的信貸質素,截至去年底,香港的系統性槓桿,即信貸規模佔GDP比例已高達230%,主要因為銀行大量向內地企業借貸。惠譽估計銀行的貸款減值將增加,而且不良貸款主要來自內地的借款人。港銀其餘的主要風險包括樓價、避險情緒對流動性的影響等。
李民斌表示,今年會注重控制貸款質素,包括收緊放貸指引,讓資金集中在信貸質素較強的客戶,同時減向高風險及產能過剩的行業借貸。去年內地的經營成本減少10%,東亞計劃未來3年繼續節省成本。包括今年全集團凍結人手。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