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江宗仁﹕央行放棄底線 禍福難料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15日 06:35
2016年02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圓匯大幅抽升下,日股一周下瀉11.1%,兩周累計跌了14.6%。上周五曾傳出首相安倍晉三及日本央行長黑田東彥召開緊急會議,市場憧憬會入市干預,圓匯升幅及日經指數跌幅曾收窄,惟最終什麼也沒有發生,日股最終失守15000點收市,年初至今表現已跟上證指看齊。環球股市先後崩盤,中國先行一步,歐日緊跟其後,美股也受壓,市場至今仍未有一致的原因,惟巧合的是,新一輪跌浪始於日本央行偷襲式地推出負利率,當局原意是打壓匯價、刺激借貸來推動經濟,但此舉卻似乎帶來完全意想不到的效果。


日央行如意算盤打不響

受外圍跌市影響,港股上周四復市後急瀉742點,全日在低位徘徊、成交額亦低迷,趁低吸買盤不多。但正常來說,上周四已跌回低位,不少股份估值也是多年新低,甚至較海嘯時更低,再加上又傳油組願意合作減產,美股上周四晚跌幅亦收窄,港股周五理應能夠表現好一點,但恒指最終卻又再跌逾1%,國指更瀉2%,沽空率高達14%,是相當高的水平。個股來說,匯控(0005)沽空率達37%、港交所(0388)逾40%,不斷見新低的基金愛股平保(2318)亦達27%,可見市場繼續看淡後市,信心好像已徹底崩潰。


先撇除宏觀環境不談,現在阻礙大市回穩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資金不斷流入牛證來博反彈。農曆新年後兩天恒指已再瀉5%,但散戶都相當堅持要看好,愈跌愈要博反彈,在18000點之前有相當於約3000張期指的牛證好倉,反觀熊證則要殺上19600點才有不足500張。經歷年初至今瘋狂的市况後,主力資金都寧願增持現金靠邊站,這體現在成交少、波幅大,莊家要屠熊殺牛阻力不大。只要資金一直賭單邊流向牛證,大市便會阻力重重。


資金單邊買牛 股市阻力重重

今次跌市始於日本央行實施負利率,兩者未必有很直接的關係,但卻對市場造成不少的心理影響。負利率在北歐、瑞士、歐元區等地先後出現,都是面對低通脹、弱增長、強貨幣後實施,冀能以負利率趕走資金、擺脫通縮。這幾年運作下來,也沒有太明顯的問題,銀行盈利受壓但仍可控,個別地區樓市則有點熾熱,期望的通脹和增長動力則從未出現。無論是2009年已實施負利率的瑞典,還是去年今日才出手的歐元區皆如是。


究竟負利率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暫時未有一致答案,聯儲局主席耶倫亦表示仍要研究。但相對於北歐和瑞士,主要央行實施負利率當然影響更大,去年歐元區推出時,一併實行QE(量化寬鬆)買債,當時也有短暫的蜜月期,但很快便打回原形,邊際效果趨於零。到去年尾再減息0.1厘後,市場反應極差,更引發一輪避險跌浪。這可能是預期管理問題,但重點其實是市場本來相信央行,卻發現央行再不是無所不能。無論是新加入負利率大軍的、還是不斷把利率向更深處推進的,均只說明這個央行再沒有招數可出。


央行預期管理出問題

歐洲如此,日本亦如此,負利率本身又令到主權國債亦不那麼安全,持有至到期便一定虧損,要獲得正回報就得參與鬥傻遊戲,再沒有了無風險利率或反而刺激避險情緒。當然,筆者也不敢說央行已再無辦法,若3月份歐洲央行將購買資產的類別延伸至更高風險的企業債、甚至高息債、股票等,便可即時壓低市場的避險情緒。只要放棄底線,央行仍有很大的創新空間,只是全球金融市場亦向未知的領域進發,禍福難料,副作用反饋時亦更兇險。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