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胡孟青﹕歐智華凍薪電郵 變相盈警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15日 06:35
2016年02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好一段時間,市場經常把港股通成交榜煲大及神化,以為有內地資金增加注碼就是好事一樁,就是極具可靠性的指標,看來,現在也是時候調整一下這種想法吧!

愈多內地資金買,既不能作為後市的上升指標,反而某程度上上榜者皆是個詛咒。君不見早前一批又一批中小型股份與概念炒作股,股價相繼已經蒸發於無形。更不幸的是,近期持續在港股通上榜的匯豐控股(0005),似乎亦不例外。


農曆長假期前,滿以為有高派息招徠,而且相對穩健的匯控可以企穩,誰不知盈利預測下調周期才剛剛開始。幾家大型投資銀行,平均將匯控目標價一削就是10元,更甚者,連摩根士丹利亦出手,基本目標由68元降至54元,更預料最壞情况見38元。沒有記錯的話,匯控當年金融海嘯肆虐期間的震盪,最後要以供股收場,其時大摩的最壞情况目標好像就是33元。


大摩再在匯控傷口灑鹽

當年大摩唱淡匯控壞帳急升、資金壓力,原因頗為實在。惟現在左算右算,基本面暫未有當年的惡劣,但該行仍予以最壞情况目標,雖然股價相對帳面值不盡相同,卻只比當年高出5元,實在值得玩味。到底是大摩又再出動搞事、抑或是目前環球金融機構所面對的風險不下於當年,但較之於當日的路人皆見與有目共睹,現在的風險反而是更少人能夠清晰閱讀到?


在大摩的筆下,旗下交通銀行(3328)持股不僅未有增值,反而有減值壓力。一柱擎天的香港業務,淪為增長面臨大幅放緩的壓力,在保本與應付資本要求大前提底下,匯控要維持高派息有一定困難。須知,金融海嘯後,派息已是匯控最後一道防線,以留住終極支持者,大摩猶如再在傷口上灑鹽。


高息最後防線也崩潰

匯豐的問題跟其他國際金融股面對的幾乎一樣,分別只在於程度而已。礙於盈利增長乏力及監管要求所規限,匯控去年高調要研究遷冊,現在看來,似乎會是高調地宣布、低調地收回居多,大龍鳳一場之後,一切維持不變。


從媒體的報道顯示,匯控研究遷冊定案似乎已篤定維持不變,令到香港與倫敦之爭,後者即由落後變成反超前。眾所周知,此情此景已不盡相同,基於內地及本港近期的情况,匯控若仍然決定遷冊香港,反而會成為破壞股價的催化劑,與一貫保守穩健作風大相逕庭。


本文刊登之日,未知周日倫敦舉行的會議上會否達成決定及公布。惟可以預期,當匯控宣布決定時,必然要解釋「捨港留英」的原因:「現在來說,最大問題已並非決定總部所在地之分,而是如何運用得體的講解技巧」,不然的話,很大程度上是會令匯豐高層相當尷尬。


首先,若將倫敦說得太好,肯定未必是事實。相反,若果將香港及內地風險及憂慮過分集中,尤其是訴諸政治,匯控亦怕得失這個仍然貢獻最大的市場。更尷尬的是,匯控去年新一份三年策略中,大打大中華、珠三角概念,稍為有欠技巧的話,很容易令市場認為,匯控提早將三年策略推倒,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出爾反爾,發展戰略有欠持續性。


遷冊無望 關鍵在如何解釋

也許,香港跟匯控是緣分未到、甚至已緣盡至此。為避免兩面不討好,難道匯控又要大搞拖字訣、或者在企業行動層面着手,例如總部不搬、但業務分拆?


怎樣都好,事到如今,匯控的香港股東,關心的只是股價。看,自2009年至今,這份期盼其實一直未變,變的可能是匯豐及國際銀行業本身。歐智華收回全球凍薪的決定,某程度上是取巧做法,皆因人工可以加,但可以在花紅扣回。重點所在是,透過一紙電郵,字裏行間相當保留,昔日充滿鬥志的歐智華俱往矣,換來的是一紙變相發盈警的致全體員工內部電郵。


事實上,毋須大摩粗心,匯控也自有下行動力吧!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