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二十三年前,一個家族顯赫的洋人去世,長眠在跑馬地十六年後,他的兒子從辦公室中找出了大量舊照片,都是父親生前拍下的。照片當中,有個人照、家庭照、廠房照,但更多的,是也許連父子倆都不認識的人——雖然身處上流社會,大部分照片卻是街頭的平民百姓,油麻地巿集、新界農村,還有一批當年尋常不過的小販擺檔相片,推車仔的、擺地攤的、大牌檔的,當日這個名流閒時愛拿相機四處拍照,想不到如今能為香港歷史重要的見證。
這一期,我們先睹為快,接下來幾星期,還會陸續公開同一批珍貴有趣的香港歷史圖片,保存照片的人說,將來會把這批重見天日的照片辦展覽,公諸同好。至於,這個攝影師是誰?可嘗試從照片中找尋蛛絲馬迹,正解請繼續留意《星期日生活》!
大牌檔真係要「踎」
一九五○、六○年代,香港掌故專家蘇萬興當時還是個小孩,親眼見過照片中的香港舊風景。他看過照片後,雀躍地說當年的大牌檔是真的要「踎」的,「一張長凳,上面踎三至四個人。相裏的大牌檔算是高級了,那時候的大牌檔有幾種,有些賣白粥油炸鬼,兼賣紅豆沙綠豆沙,一毫子一碗,細路仔就斗零一碗,細碗啲㗎;腸粉包住油炸鬼,一條叫做炸一,兩條就叫炸兩。另一種是賣魚蛋粉,相裏這種,掛滿燒鵝,好高級」。他說,有些大牌檔後來搬進店舖,演變成「晏店」,專門做午市、賣一飯三餸的食肆。
他說,賣蔗的那張照片也很有趣,「當然了,那時候食蔗是最大享受,一來廉宜,二來有口感『有渣拿』,一毫子一條,這就要看你懂不懂得揀蔗了,應該揀近頭那些,即是接近根部的,較粗壯,而且要揀些重手的,重手即是多水分嘛」。人們說,往時入戲院總要買一根蔗,「後來戲院不准了,蔗渣一地都是,於是才開始有了榨蔗汁」。蘇萬興說,往時家裏窮,不是戶戶可以買柴燒,有些人就會拿蔗渣回家燒,「或者去撿雞籠鴨籠來燒,煮完飯,成個廚房都是雞屎鴨屎味!」
文﹕陳嘉文
圖﹕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
編輯﹕屈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這一期,我們先睹為快,接下來幾星期,還會陸續公開同一批珍貴有趣的香港歷史圖片,保存照片的人說,將來會把這批重見天日的照片辦展覽,公諸同好。至於,這個攝影師是誰?可嘗試從照片中找尋蛛絲馬迹,正解請繼續留意《星期日生活》!
大牌檔真係要「踎」
一九五○、六○年代,香港掌故專家蘇萬興當時還是個小孩,親眼見過照片中的香港舊風景。他看過照片後,雀躍地說當年的大牌檔是真的要「踎」的,「一張長凳,上面踎三至四個人。相裏的大牌檔算是高級了,那時候的大牌檔有幾種,有些賣白粥油炸鬼,兼賣紅豆沙綠豆沙,一毫子一碗,細路仔就斗零一碗,細碗啲㗎;腸粉包住油炸鬼,一條叫做炸一,兩條就叫炸兩。另一種是賣魚蛋粉,相裏這種,掛滿燒鵝,好高級」。他說,有些大牌檔後來搬進店舖,演變成「晏店」,專門做午市、賣一飯三餸的食肆。
他說,賣蔗的那張照片也很有趣,「當然了,那時候食蔗是最大享受,一來廉宜,二來有口感『有渣拿』,一毫子一條,這就要看你懂不懂得揀蔗了,應該揀近頭那些,即是接近根部的,較粗壯,而且要揀些重手的,重手即是多水分嘛」。人們說,往時入戲院總要買一根蔗,「後來戲院不准了,蔗渣一地都是,於是才開始有了榨蔗汁」。蘇萬興說,往時家裏窮,不是戶戶可以買柴燒,有些人就會拿蔗渣回家燒,「或者去撿雞籠鴨籠來燒,煮完飯,成個廚房都是雞屎鴨屎味!」
文﹕陳嘉文
圖﹕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
編輯﹕屈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