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Q:天主教與東主教有何分別?
A:天主教(Catholic Church)和東正教(Orthodox Church)實際上都屬於廣義的基督宗教(Christianity)。儘管基督宗教內部一向不乏各種教義有別的小教派,可是大致上仍以被羅馬帝國奉為國教的羅馬天主教會為宗。
但在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分後,東(君士坦丁堡)、西(羅馬)教會開始分道揚鑣,終在1054年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Great Schism),東、西方教會成為現時習稱的東正教會和天主教會。
Q:「東西教會大分裂」緣由是什麼?
A:東、西方教會在羅馬帝國分裂後,本已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例如東方教會與西方教會沿用不同的禮節儀式,而東方教會跟隨東羅馬帝國逐漸「希臘化」,更與拉丁化的西方教會大相逕庭。
羅馬教宗將《聖經》經文的「聖靈從聖父而來」一句,改為「聖靈從聖父和聖子而來」,東方教會拒絕接受,並成為雙方徹底攤牌的導火線。這場「和子說」(Filioque)爭議持續多年後,1054年以羅馬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牧首相互下達破門令(即逐出教會)告終,自此雙方徹底分裂。
Q:莫斯科牧首為何變成東正教代表?
A:東方教會地位最高的神職人員是君士坦丁堡牧首兼任的「普世牧首」,但他本身只有「平輩之首」的地位,除了儀式上較尊榮外,無權凌駕其他自主教會的牧首。在15世紀東羅馬帝國覆亡後,俄羅斯人成為東正教僅餘的強大軍事勢力,並成為東正教新的權力核心。嚴格而言,東、西教會領袖的歷史性破冰,是1964年天主教教宗保祿六世與東正教普世牧首雅典納哥拉一世會晤,但身為教會活躍地區最強大國家(前蘇聯/俄羅斯)的東正教領袖,莫斯科牧首要到現在才與羅馬教宗會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