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剛過去的年廿八,晴朗天氣為寒冬添上溫暖,深水埗通州街天橋下的通道,平日途人不多,那天卻吸引了無數街友和基層市民前來,在紙皮鋪設的衣架上,免費挑選喜愛的衣服和鞋子,還有人替他們度身,提供襯衫意見,身在現場,令人忘不了的,是每一個義工和街友的笑容和擁抱。
「施捨不能改變什麼,但尊重可以。」
來自南非的The Street Store活動,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來到香港,活動構思到圓滿結束,只有七天時間!
當中大量有心人自發幫忙,市民也踴躍捐衫,令搞手Patrick和Zip始料不及,同時發現, 很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不用等組織或政府開始,可以由民間自發,他們鼓勵更多人去做,「只要做的事,是出於對香港的愛,站出來,拍一掌,總會有人和應」。
難忘街上每張笑臉
「我很久沒有買衣服了,還有款式可以選,怎會這麼好? 」
「這個款式我未著過,原來很好看。」
「我今年有漂亮衣服過年了,多謝你們。」
年廿八,下午四時,暖心街店在深水埗準時開張,直至七時圓滿結束,送出過千件衣物和鞋子,令無數街友和基層市民受惠。暖心街店和一般送贈衣物活動不同,有需要的街友和基層市民,自行挑選和配搭喜愛的衣服,並免費帶回家。剩餘的衣物,送去仁愛堂綠色生活館及經「執嘢」分享出去。
送衫其次 和街友溝通更重要
活動舉行期間,記者在暖心街店不同位置觀察, 每次碰到Patrick和Zip,他們也跟我說:「很感動!」很多畫面,他們不會忘記,「有個伯伯,拿着拐杖前來,那天不算寒冷,但他的手很冷,我們替他選了幾件衣服,他感激的拿着,久久未能說話」、「有個患唐氏綜合症的街友,很自在的揀衫,對着鏡子笑」、「 我問一個露宿者想要什麼鞋?什麼款式衣服?他很開心,更說:『好像在尖沙嘴柏麗大道shopping』。」聽到這句話,Zip也眼濕濕。她逐說,「平日的派衣活動,他們只是接收者。但暖心街店,義工們和街友的溝通是一個互動過程,希望讓街友感受到關心和愛」。
臉書一推 一呼百應
活動由南非發起至今短短兩年,世界各地已有逾四百間「分店」。
香港一直無人發起,直至活動舉行前的一星期,Patrick和Zip無意中看到南非The Street Store(香港及台灣稱「暖心街店」)的介紹短片,「香港能否做到?只需要一些紙皮和找一些衣物,好似好簡單咋喎!」兩人即時實行,第二朝便找適當位置,晚上成立工作小組,邀請心目中的朋友加入,「本來打算找十個朋友參與,每人搵幾件衣服試行」。
豈料第三天晚上,活動資料在臉書推出,大批不相識的市民自發幫忙做義工,又提供大量衣物。「於是有人派傳單、搬貨,想搵鏡,一留言便有好幾塊,想找軟尺,又有人幫手張羅,效率很高,這些都是有心人。」及後設立流動及固定衣物收集點,三數天便收集到超過五十袋紅白藍膠袋的物資,估計衣物、鞋子、冷帽和頸巾等超過一千五百件,每天晚上將衣服分類。「第一次搞以為五百件已經很多,但數量超過千五件,而且很多價錢牌也未剪,或只穿過一兩次,香港人衣櫃有很多衣物,另一方面,無家者或基層市民卻欠缺這些物資,這也是值得令人反思的問題。」Patrick說。
實踐微小力量 連鎖影響
Patrick過往也有辦活動的經驗,但未試過像今次這麼受歡迎。短短數天,沒有任何宣傳技法、包裝設計,得到支持的原因,「估計是大家對香港的愛。普通市民的自發行動,受歡迎程度可以高過團體,既然如此,很多與社會議題有關的事,不用等組織發起,大家也可自發。」
活動當日,Patrick和Zip聽得最多,除了是多謝,就是「我們都想過做」,那便請早去做。Patrick說,「歲晚,學會兩個字:『影』、『響』。陽光再猛,沒有人站出來,便沒有影;人站得再久,不拍一掌,便沒有聲響。」他們認為,這件事證明,想做,其實不難做到。以自己小小的力量,把一個念頭實踐,原來可以推動成一個大型的運動,而且幫助很多人。
尊重,代替施捨
二○一四年一月,第一家The Street Store在南非開普敦街頭正式「開張」,並迅速傳至世界各地 。故事源自紐約廣告人Max Pazak和Kayli Vee Levitan到南非擺地攤,不但衣服都是免費,更只擺出「好」的衣服,讓有需要的人自由配搭和選擇,享受逛街的樂趣。他們認為,若給出的東西連自己都不想要,那不是關心,而是施捨,反之給出自己喜愛的東西,才是出於愛。年廿八,香港、台北及高雄的暖心街店同日「開張」,讓有需要的人選擇喜歡的衣服和鞋子,過新年。
南非The Street Store片段:youtu.be/QDw0JtwQU8A
義工Fanny
The Street Store成為國際性活動,香港的「暖心街店」紙皮衣架,加入紅白藍帆布元素,變成一個shopping bag,大招牌「暖心街店」四字,是用毛筆在紅白藍帆布寫上,充滿香港特色。負責設計的Fanny,正職是酒店公關,臨時拉夫幫忙設計。「暖心街店四字除了用紅白藍,還刻意像揮春掛起來,希望帶出新年氣氛。由構思、印刷至做起,只有三兩天時間,但很多人幫忙。」
義工Catherine
早前在冰島替當地的street store活動做義工,在臉書看到香港也有人自發,於是立即參加。街友即使物資匱乏,同樣會和人分享,有一位長者很喜歡一條頸巾,但她說,『我有一條了,留給別人吧!』,分享這個信息,其實在不知不覺間,散播開去。
義工Alice
香港很需要這種活動,因為政府忽視基層和長者。早前在寒冷天氣下,政府在行人隧道內洗街,令隧道內的露宿者被褥全濕,及後梁振英到避寒中心探訪,然而有團體到避寒中心派發物資卻被拒,很諷刺!
今次活動籌備時間短促,但義工崗位分配仔細。事前Patrick準備了Floor Plan及詳細rundown給義工,使大家了解站崗位置、活動流程等。
Love Team:由6位有社工背景人員組成,幫助紓緩或調解可能出現的紛爭
Welcome Team:4位,分別站在暖心街店的左右方向,如果人數太多,Welcome Team 作為排隊的隊頭
Safe Team:3位,如被人驅趕,他們負責講解及協調
Sales Team:大約有16位,分佈在男裝、女裝、鞋子、冷帽頸巾擺放位置,負責向有需要人士提供意見、介紹衣物、幫他們度身等
文﹕李佩雯
圖﹕李紹昌、李佩雯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