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秀賢﹕火藥庫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13日 06:35
2016年0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想今時今日說香港是一個大火藥庫,應該不少人會認同此說法。大年初二凌晨時分的衝突場面,顯然地是火藥庫的小型爆炸,引出掟磚、縱火的場面,也引出警方開槍示警的場面,兩邊陣營均處於爆發邊緣,已成水火不容之局面。是誰造成,大家應該心知肚明。


主流政客不能趕上現時的民情,議會無法回應民意,政府對民怨視而不見、知而不行,傳統社會運動無法令政府讓步,甚至已經無法成為香港人的一個「出氣口」。警察、政府濫權濫用程序,倒行逆施,這些壓迫把不少人推上暴力行動的邊緣。要明白現時出現的情緒已絕非一時出現,而是日積月累而成。前年的雨傘運動,官方除了不斷的喊話、標籤、以武力對待,有做過什麼檢討和回應呢?時至今日,政府的冷漠回應態度,將社會推向爆發邊緣。今天衝突的局面,梁振英政府絕對責無旁貸。


衝突以後,我跟不少泛民的朋友談過,他們俱認為暴力場面會令他們喪失街坊支持,支持者會質疑主流泛民政黨是否支持暴力。這種想法,就形成了他們在事件發生之後需要思考如何回應,及應否跟衝突切割的二元劃分。政黨的思考固然是非常複雜,涉及不同方面的考量,不像街頭行動者般;然而今天的局面,確實是建基於政黨不能代表群眾,角色與路線未能有效承載和包涵社會期望與步伐所致。泛民現時的兩難困局在將來的局勢發展之中只會持續,兩極化之下亦無曖昧空間作定調,若不反思檢討,未來的路只會更難走。


眾多民主地區在政治發展過程之中,亦出現暴力衝突的場面;但暴力滋長之時,亦可以隨形勢慢慢減縮。衝突發生並不是大部分人樂見之景象,但具有公權力者及具民意認受的代表是否能藉此契機作出檢討,才是衝突消減的最大良方。在這時代之下,只有獨立的思考空間,而沒有選擇中立的餘地。


作者是中大教務會學生成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