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旺角一役警隊尷尬 汲取教訓應對挑戰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13日 06:35
2016年0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旺角暴烈血腥一夜,前線警員遭遇重創。從電視熒幕所見,當晚警隊在人員配置、武器裝備,以至具體戰術運用,都明顯出現問題,致使前線警員暴露在失去理性暴烈分子的瘋狂攻擊之中,釀成約90人受傷。這是40多年以來,警隊處理類似事態的最差「戰績」。警方內部組織委員會檢討應對今次暴亂事件,這是完全有必要並須盡快完成,因為香港敏感事態紛繁而激進分子暴力手段持續升級,可謂危機在前頭;警方須汲取今次經驗教訓,做好和做足部署,應對未來的挑戰。


人手不足裝備缺乏

前線警員無助捱打

當晚最慘烈一幕,是幾名交通警員沒有防暴裝備、在馬路上毫無遮擋的環境下,被大批暴烈之徒瘋狂擲物攻擊。即使有警員倒地,木架等仍然襲來,若非千鈞一髮之際同袍不捨不棄,捨身保護,加上兩槍及時示警,使暴烈之徒有所猶豫,否則倒地警員受到的傷害將難以想像。這一幕,完全暴露警方應對今次暴亂的人手不足、缺乏裝備等問題。至於警員與暴烈之徒埋身肉搏、短兵相接之後,經常出現3、5警員「落單」捱磚頭,甚至被近距離狂擲磚頭的畫面,警員以血肉之軀抵擋如雨般襲來的磚頭,他們的痛苦與無助,許多人透過熒幕都感受得到。


旺角一役,暴亂規模之大、歷時之長與暴烈程度,是1966、67年暴動之後僅見。它已非一般警民衝突或警方與滋事分子對抗,而是暴烈之徒以攸關警員性命安危的手段,瘋狂攻擊。熒幕所見,在一段時間內暴烈之徒的人數,顯得較在場警員多。然則問題來了,事態性質那麼嚴重,前線執勤警員在數量上為何顯得弱勢,應付暴亂場面的裝備、例如催淚煙等未見使用,據知連盾牌也不夠等;另外,執勤警員戰術運用與暴烈之徒的行徑比較,並未顯示出訓練有素的優勢。當晚所見,警隊應付暴亂事態應有的專業配備和技能,在現場執勤警員並未表現出來。


前線警員肯定在執行上級命令,若有裝備又獲准使用,相信他們都會用以保護自身安全;據知在現場的衝鋒車上,其實有催淚彈及防毒面具等裝備,不過在行動中無人指示可以使用。現場警員身處險境,明知道有催淚彈可以控制場面,卻得物無所用,這是反映前線警員紀律性強,謹遵上級指令,換來的卻是以血肉之軀抵擋磚頭和玻璃的襲擊。事態難以理解,折射警方管理層當時體待事態和指揮調度,都出了問題。


新春期間大型活動多,都需要警方維持秩序,以致警力分散;當晚事態,若起初判斷激進團體操作小販議題,皆在搞宣傳而已,因此只有少數警員在場,可以理解。只是零時過後,事態開始緊張,而且急速惡化至對峙對抗,本土民主前線成員配戴裝備衝擊警方防線,按正常情况是警方理應調集人員增援;裝備不足和即使有防暴裝備,也未獲補充和指令可使用等,都與臨場對應指揮調度有關,而從過程和結果看來,警隊在判斷偏差、指揮失靈下,使前線警員身陷險境。事態顯示當晚警隊指揮調度的表現,與專業要求存在落差。


指揮調度表現

未符專業要求

警隊成立委員會檢討旺角一役,我們認為檢討結果,要做好兩方面準備。首先,警隊要在精神上動員起來,只要都有維護法紀、保護市民安全的職志,則可從容地應對任何挑戰;另外,要有足夠器材裝備顯示實力,讓滋事分子知道敢於挑釁,就要付出代價。警隊在大批民衆聚集場合,若能擺出強大陣勢,顯示裝備精良,某一程度可以起到威懾作用,即使有人企圖趁機滋事,也會有所顧忌。


本港整體氛圍宛如火藥庫,正如旺角小販擺賣,一樁小事也會釀成暴亂,况且今年有立法會選舉,明年有特首選舉,以目前的政治氛圍,都是敏感事項,不能排除激進勢力會趁機鬧事。警隊應該盡快完成檢討,汲取教訓,做好精神上和器材裝備上的準備,目的並非若有同類事態,要與激進勢力或暴烈分子打得更血腥,而是以實力說話,做到「以暴制暴」的效果。只要警隊強化專業要求與技能,則安分守已的市民可以安心生活,對企圖搞事的暴民則是隨時都可以當頭棒喝,不再如旺角一役般被動。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