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岱惟悟:中國經濟不會硬着陸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12日 06:35
2016年02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華人春節前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於2月4日說:「我們認為中國並不會像數年來談論的那樣出現硬着陸。」


如果注視本地股市,就得需要留意外圍經濟對本地市場的影響,當前的外圍風險包括美國加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石油價格下滑、人民幣貶值等,它們都會對本地投資氣氛帶來衝擊。中美經濟形勢對本地的影響更不容小覷,而兩國目前所面臨的局面又是不同的。


美國聯儲局一再推延加息的時間,從某種意義來說,美國眼下的低息,其實就是負實際利率,它支撐了美國的虛擬經濟,從而扶持實體經濟和總體經濟,低息對維持當地經濟增長起到重要的作用,也顯示美國經濟復蘇是非常脆弱的。


投資增幅雖放緩 可改善產能過剩

中國經歷多年的高速增長,增長動力減弱。過去中國政府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來維持高速增長,令資產和勞動價格上升得很快,生產成本和國際競爭力都出現了消極的轉變,產能過剩和庫存情况也在惡化。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轉向會讓國民經濟增長長期持續下去,採取的手段主要包括貨幣政策轉向中性。但如此一來,作為增長引擎的投資就會下降,令包括股價在內的資產價格都失去了上升的動力。正面解讀那種情况則會是雖然投資增幅放緩,產能過剩和庫存情况都可以得到改善。試想在過去一些年,投資雖然令國內生產總值上升,但投資和勞務製造的過剩產能或庫存商品是沒能產生物質利益的,那樣的高速經濟發展是一種表面上沒有水分,而在現實上卻包含着水分的增長。


傳媒報道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會是6.5%至7%。與前幾年相比,增長速度是放慢了一些,但若考慮到去產能過剩和減庫存等因素,那樣的增長在實際上就不慢了。與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作為一個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那樣的增長速度應是亮眼的。倘若中國能實現那樣的增長目標,那又如何能稱之為硬着陸呢?


港經濟尚難大好

中國能實現那經濟增長目標是基於生產要素未來增長的可持續性,指受僱勞動力、投資、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等的增長潛力和可期的增加速度。根據國情,中國投資的規模會是靈活的,原因一是政府財政可以保底,二是貨幣政策的伸縮性。


而中國經濟有下行的壓力卻是不爭的事實,除了增長速度放慢外,資產市場走勢也將趨疲弱,從而會削弱大陸居民的消費意慾,也會對香港股市和其他行業造成負面的影響。


今年香港天氣冷得連幼稚園、小學等都得停課一天。暫不談溫室效應,卻說「雪櫃現象」,而那兩者卻應都與二氧化碳排放有關。中國人有「雪兆豐年」一說,新年到來,我們自然可多看光明面,即中國經濟不會硬着陸。陸港市場,尤其是前者仍然壯旺。今年港元受大規模狙擊的可能性應略低於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惟經濟尚難大好。


作者是資深香港評論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