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對中國來說,朝鮮這個曾經是「鮮血凝成友誼」的昔日戰友,近年已變得成為北京的包袱。早前朝鮮沒有事先通報突然進行「氫彈試驗」,儘管西方國家對是否試驗氫彈表示質疑,但畢竟在如此接近中國的地點設立核試場,中國方面的憂慮可以理解。另方面,美國乘勢逼迫中國向朝鮮施壓,華府把如此迹近不可能的任務交給中國,令北京陷於進退兩難﹕不發聲則對國內人民難以交代;倘施壓卻易引起朝鮮反彈,經濟制裁可能引發朝鮮人道災難,中國東北地區所受壓力極大。
「不允半島生亂生戰」
中國外交部語氣強硬
氫彈試驗風波還未過去,又傳出朝鮮可能短期內發射衛星,日本及韓國則稱這是「實為發射遠程導彈」。今次中國不敢怠慢,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嚴重關切」,希望朝鮮方面保持克制,重申中國作為朝鮮半島的近鄰,「中方絕不會允許朝鮮半島生亂、生戰」。中國近年在地區事務顯現強勢,卻對朝鮮取態溫和,但是今次外交部發言人的「絕不會允許生亂、生戰」,語氣強硬可稱罕見。
中國把重話說在前頭,有其本身的不滿,朝鮮短時期之間先來「氫彈」再是「衛星」,美日韓三國即就此拉弓滿弦,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下令自衛隊做好攔截及破壞衛星的準備。一旦東北亞因此擦槍走火,目前尚算和平的朝鮮半島隨時變成一片火海,對中國極為不利。再者,中國若是繼續對朝鮮保持溫和取態,反會令美國有機會再次進逼,把「縱容朝鮮」的指摘套在中國頭上,把整個東北亞是戰是和的責任扔給中國,自己則隔岸觀火。對中國來說,這是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最不利的發展走向,尤其一旦朝鮮半島戰雲密佈,對這刻全心發展經濟的中國,周邊缺乏和平環境,對自身百害無一利。
中國對朝鮮的左右為難,究其原因,有其戰略考慮的局限。朝鮮在地緣政治上,可被視為隔阻美日韓通過朝鮮半島包夾中國的緩衝第三方,否則的話,一旦中美翻臉,與美國同盟的日本及韓國,即可取道朝鮮半島直逼中國東北重工業區,劍指京津,構成威脅。事實上,1950年中共建政剛一年便決定出兵韓戰,除了名義上的「抗美援朝」,實是不欲初生政權在朝鮮一旦敗退後,便得直接面對美韓大軍,變成沒有防衛縱深。如今中國與美日處於針鋒相對狀態,少了朝鮮作為緩衝,戰略態勢甚為吃虧。
警告朝美日韓
不可有所動作
那邊廂,朝鮮亟欲在國際舞台取得受注目的地位,可是連串舉動與世界和平大潮相悖。從核危機至氫彈試驗以及即將而來的發射衛星,本來,若是用於核能發電、科學研究或者軍事衛星,這是主權國家的權利,外人難以置喙,但朝鮮實行時欠缺透明度,周邊國家難免擔憂。加上意識形態迥異,易被標籤為「異類」,而這種看法往往帶來朝鮮的強力反彈。這一循環周而復始,西方愈加施壓,朝鮮愈加一意孤行,與美日韓對峙之外,與中國的關係亦未見突破,低迴不起,危機日積月累,愈加惡化。
中國在此一僵局,困在當中無法跳出,再是美日借朝鮮危機進逼,把中國構建成「朝鮮保母」的形象,中國夾在中間動彈不得,久而久之,朝鮮成為中國背上沉重的包袱。不過,可以看到,氫彈試驗事件之後,中國態度轉趨強硬,今次衛星未發射,外交部即嚴詞公開立場。誠然,這番「絕不會允許朝鮮半島生亂、生戰」是話中有話,說給朝鮮聽,但也可以理解為說給美日韓三方聽。中國作為東北亞主要持份者,這段說話份量極重,各國要考慮本身利益,落棋下子之前細加思量,朝鮮半島各國毗鄰,關係密切,要麼一損俱損,要麼一榮俱榮,這是北京的底線,現在先要看朝鮮及美國如何回應。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