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無風有浪,近日又有教學語言的爭論,有說以普通話教授中文有助寫作。這是一道教學的專門題目,值得研究。筆者不是專家,不敢妄斷,倒對文字好奇,想探探中文之美。
題外話,不曉得是北風抑或懶惰,近年教育界就有些什麼「普教中」、「企會財」這些簡化語,純粹圖個方便,詞語簡陋語意不通,教育當局不匡正風氣不止,反與之一般見識,中文的前景,難寄厚望。
日前看新聞,有一則專題報道內地的火車不售賣即食杯麵,中國鐵路公司就着記者查詢有以下一段回應:「動車組因為密封性特別強,而且泡方便麵味道很大。在動車組列車上,不利於車內空氣質量,所以我們沒有賣方便麵,也是從側面引導,大家盡量不要在車上吃方便麵,共同營造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
類似的詞藻文筆時有看到,當中多為內地的文章,有的是官方或學術的文章。上面「密封性特別強」、「不利於空氣質量」、「側面引導」的說法,裝模作樣,將芝麻說成西瓜,除了吹噓托大別無其他。說話堆堆疊疊,意思不過是「車廂抽風系統不佳」8個字,內容堆砌而意思單薄,文句一半以上是泡沫。與用字精練、言簡意賅的審美標準恰恰背道而馳,文字之美全談不上。一言敝之:壞中文。
懂分辨中文好壞嗎?
礙眼的還在末句:「共同營造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到底和什麼比較呢?「比較」一語,昔日常見於內地官話,官員怕揹黑鍋,怕話說過了頭,多不敢說多,少不敢說少,一律說「比較多」、「比較少」。和什麼做比較呢?又交代不清。不幸的是,近年筆者見許些本地時事評論員或專欄作家,說話下筆,也總有幾個「比較」,彷彿不比較就說不出話下不出結論。真正比較尤可,以上句為例,橫看豎看,刪走「比較」兩字,不傷論點,不減文意,添加就是多餘。以前看本地的文章,反而少有這種書寫陋習。
單單一段衙門的發言,是否就能反映內地的中文水平?不能。是否就能說明粵普學習中文的優劣?也不能。只是說,先不管學習語言,你懂得分辨中文的好壞嗎?憑什麼認為普通話的中文,比廣東話的中文優勝?
題外話,不曉得是北風抑或懶惰,近年教育界就有些什麼「普教中」、「企會財」這些簡化語,純粹圖個方便,詞語簡陋語意不通,教育當局不匡正風氣不止,反與之一般見識,中文的前景,難寄厚望。
日前看新聞,有一則專題報道內地的火車不售賣即食杯麵,中國鐵路公司就着記者查詢有以下一段回應:「動車組因為密封性特別強,而且泡方便麵味道很大。在動車組列車上,不利於車內空氣質量,所以我們沒有賣方便麵,也是從側面引導,大家盡量不要在車上吃方便麵,共同營造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
類似的詞藻文筆時有看到,當中多為內地的文章,有的是官方或學術的文章。上面「密封性特別強」、「不利於空氣質量」、「側面引導」的說法,裝模作樣,將芝麻說成西瓜,除了吹噓托大別無其他。說話堆堆疊疊,意思不過是「車廂抽風系統不佳」8個字,內容堆砌而意思單薄,文句一半以上是泡沫。與用字精練、言簡意賅的審美標準恰恰背道而馳,文字之美全談不上。一言敝之:壞中文。
懂分辨中文好壞嗎?
礙眼的還在末句:「共同營造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到底和什麼比較呢?「比較」一語,昔日常見於內地官話,官員怕揹黑鍋,怕話說過了頭,多不敢說多,少不敢說少,一律說「比較多」、「比較少」。和什麼做比較呢?又交代不清。不幸的是,近年筆者見許些本地時事評論員或專欄作家,說話下筆,也總有幾個「比較」,彷彿不比較就說不出話下不出結論。真正比較尤可,以上句為例,橫看豎看,刪走「比較」兩字,不傷論點,不減文意,添加就是多餘。以前看本地的文章,反而少有這種書寫陋習。
單單一段衙門的發言,是否就能反映內地的中文水平?不能。是否就能說明粵普學習中文的優劣?也不能。只是說,先不管學習語言,你懂得分辨中文的好壞嗎?憑什麼認為普通話的中文,比廣東話的中文優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