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銀行出事 可隨時Call loan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06日 06:35
2016年02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記得早前特首梁振英和發展局長陳茂波都說過,要繼續維持增加土地供應和不撤辣招,並指樓價若平均跌10%,市民買樓便可省回約100萬元。根據中原公布的樓價指數,與去年9月最高點相比,已累積下挫了約10.2%,而根據美聯計算差餉物業估計署數據,去年9月二手住宅買賣登記的平均成交金額為680萬元,至上月已下跌至584萬元(見圖1),暗合梁特首與陳局長的說法,即隨樓價跌了約一成,市民買二手樓平均可少付近百萬元。


二手樓平均價跌了約100萬元,那又代表什麼?以現時一般二手樓支付四成首期,即現在才入市買二手樓,相較去年9月買入,可以少付近40萬元首期,且每月供款也可少2000多元,以現時香港家庭中位收入為2萬元多計,40萬元等同一般家庭一年半以上的收入,每月可少供2000餘元,則大約等同一般家庭減少約十分之一收入去供數。


哪為什麼樓價在去年9月見頂回落?坊問有眾多說法,有說是供應增加了,也有說是美國終於加息,筆者最近與某名財金高官討論,他則認為是經濟環境轉差,樓價確又偏高,便自然會回落。


經濟冷暖 生意人最先知

當然,也有人說香港失業率仍維持在低水平,所以仍不用擔心,但這種說法,筆者認為等同在戲院睇戲時發覺出口看到煙火,卻說可能只是有人在偷偷吸煙而已,仍未見火燒埋身而不予理會。說香港整體失業率仍低,那是沒錯,不過筆者早前已說過,失業率其實是滯後指標,如等到失業率大幅飈升才認為經濟轉壞,那時候才為股樓投資作防守部署,可能已經太遲。


其實,對經濟最敏感的,應是做生意的一群,因為如果他們看錯市,過於看好而不懂規避風險,隨時會破產收場,相反如形勢大好而過於保守,又會錯失賺錢良機。李嘉誠早前在集團的周年晚宴場合說今年「生意難做」,已是對經濟和樓市的一大警號,原來這並不是李超人的個人看法。根據統計處每季向560名商業機構高層所作調查得出的商業信心(Business Confidence)指數,於去年第四季突出現負數的-1,今年首季更跌至-11(見圖2),反映做生意的商業信心急促轉差,「湊巧」的是,香港樓價在去年第四季轉跌,踏入2016年樓市跌勢更加劇。大家可留意,之前在2008年的香港商業信心指數曾急插,之後樓價曾跌近三成,在2011年尾有關指數也曾由正轉負,樓價亦隨之出現調整,則如今回商業信心續跌,樓價便可能要再錄得較明顯跌幅?


匯豐凍薪 就業市場響警號

最近匯豐銀行傳出要全球凍薪兼凍結人手,匯豐在全球約有26萬員工,單在香港也請了3萬人,有關消息自然震撼全港。匯豐要凍薪凍人,自然是不看好前景,與上述香港的商業信心指數急插相當脗合。從來不看好前景的公司,凍薪凍人只是第一步,如經營環境繼續惡化,下一步便是裁員,試問當裁員變成普遍現象之時,樓市仍會有運行?


最令人擔心的是,單以銀行而言,並非只有匯豐面對困難。匯豐近日股價幾乎50元也不保,其同業如德國銀行單是今年以來一個多月股價已跌了接近三成,至於香港恒生的金融分類指數,去年曾高見4萬點以上,最近連25,000點也一度失守,可見金融業的經營是如何困難。


銀行一收傘 百業更蕭條

繼歐洲實施負利率後,日本央行也效法。其實,利率過低或負利率,對銀行經營也相當不利,因所賺息差難以擴闊,猶記得匯豐曾期望利息回升可改善經營,但美國加了一次息,經濟和股市即腳軟,看來寄望持續加息可幫一把或會落空。


大家可能以為,如果沒有投資銀行股,銀行出事,又關我何事?先不說銀行乃百業之母,銀行唔掂,大家想借錢做生意或投資也不容易,如情况惡劣,銀行更會收水,令各行各業牽一髮而動全身。


很多時,大家都會說,買了樓,就算樓價跌,只要維持良好供款紀錄,銀行便不會call loan。這說法在大多數時候都對,不過筆者想提醒大家,要留意買樓向銀行申請按揭,借貸條款都有一項說銀行有權任何時候call loan,藉口可以是物業估價下跌,其實不跌價銀行也可以這樣做,當然平時銀行不會無緣無故去call loan,但一旦銀行自己出事而要班錢救亡時,哪就很難擔保,如紀惠湯文亮便說他的公司在2008年時,偏偏因還款紀錄良好而被call loan,皆因其他人冇錢還而佢哋有,所以大家要小心留意銀行會否出事,自己無端端受牽連而被call loan!


麵粉開始跌價 麵包可不減價?

早前大家說發展商高價搶地,樓市後市看好,但最近不單元朗凹頭地流標,深水埗地以市區10年來最低呎價開標,將軍澳日出康城地價兩個月跌兩成。麵粉跌價,麵包價又會如何?


明報記者 陸振球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