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的民主派是否有名無實,只在名義上是民主派(Democrat in Name Only,簡稱「DINO」)?「DINO」一詞,靈感來自「RINO」(Republican in Name Only),是美國政界和新聞界的流行語。被稱為「奧巴馬醫改」(Obamacare)的「合理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一早已獲美國最高法院通過成為法律,但共和黨在參眾兩院的議員還是沒完沒了地表態反對,目的就是要「立此存照」,讓共和黨的元老和支持者知道他們「盡忠職守」,不會將那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標籤「RINO」貼到他們身上。
共和黨極端主義已由暗湧變主流
從香港的民主派說到美國的共和黨,因為兩者有一種遠房親戚的相似。想了解香港的民主派多一點,共和黨近年來激進化的過程會提供很多啟示。民主派不想重蹈共和黨的覆轍,便要從它的墮落汲取教訓。
美國的共和黨墮落到什麼程度,從有可能贏得共和黨總統候選提名的地產大亨和政壇「大炮」(loose cannon)特朗普迅速冒起可見一斑。共和黨人才凋零,它的黨員是非不分,容易被人牽着鼻子走,這已經是老生常談。可是,如果不是販賣仇恨、恐懼和偏見的特朗普風靡政壇,我們大概不會知道原來共和黨的極端主義已經由暗湧變成主流。
共和黨的極端主義(Republican extremism)存在已久。1964年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高華德(Barry Goldwater)在黨提名大會上便說過一句其後被死硬派黨員奉為金石良言的話:「用極端主義捍衛自由不是罪惡,用溫和手段追求正義並非美德。」(extremism in the defense of liberty is no vice, and moderation in the pursuit of justice is no virtue)
為捍衛自由,高華德倡議的極端主義手段包括廢除禁止對有色人種歧視與隔離政策的人權法案、大幅削減聯邦政府為弱勢社群提供的福利,以及推翻着重救濟、復興與改革的羅斯福新政(The New Deal)。他還打趣說要用核武對付越南和蘇聯。可幸在52年前的美國,極端主義只是極少數人的執迷不悟。語出驚人的高華德很快就臭名遠播,被譏為3K黨領袖、戰爭狂人和精神病患者。競逐連任的在職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遇到這樣一個對手,亦無驚無險地以壓倒性優勢取得勝利。
諷刺的是,半個世紀後,令高華德聲名狼藉的極端主義卻令特朗普聲名大噪。如果共和黨的極端主義是今日美國政治亂象的根源,現在的香港愈來愈難以管治,跟本地民主派的極端主義(Democratic extremism)也不無關係。
煽動仇恨製造恐懼成政爭利器
幫助尼克遜在1968年總統大選勝出的政治評論家菲利普斯(Kevin Phillips)認為,共和黨一向的取勝之道是煽動仇恨和製造恐懼。他說:「搞清楚誰人是誰的眼中釘,在政治上永遠無往不利。」(all politics comes down to "who hates who")這一點,香港的民主派想必心領神會。你看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的委員怎樣被包圍、恐嚇和羞辱,李國章怎樣被妖魔化為香港人的頭號公敵,這不就是仇恨政治的醜陋嘴臉嗎?
這實在令人扼腕。對平等的追求,以及對差異和多樣性的包容和尊重,都是民主的核心價值。真正懂得和相信民主的人,在爭取民主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必定體現民主的核心價值,好讓民主去做自己最好的捍衛者和推銷員(let democracy speak for itself),也讓千方百計要打壓民主、中傷民主的人語塞詞窮、自慚形穢。民主在道德上的優越性(moral superiority),往往是它最終能夠打敗敵人的最犀利武器,這是近代史給我們的啟示。
妖魔化敵人自己也變成妖魔
可惜,口口聲聲要爭取民主的人做事往往違反民主的精神和真諦:造假、抹黑、醜化、人格謀殺、網上欺凌、黨同伐異、煽動香港人對大陸人的仇恨,什麼不光彩的手段都用上,目的就是要打擊政敵。
哲學家尼采(Nietzsche)曾經警惕有志為社會除大害的人,千萬不要為了伏妖除魔而將自己變成妖魔(beware when fighting a monster that you do not become one yourself)。這正是香港民主派的問題:他們在妖魔化敵人的同時,自己也變成了妖魔。
林沛理
專欄作家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