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這是一悲劇:兩個月裏,一個家庭3個人相繼去世,家裏的廠子也破產了。
2015年8月3日凌晨,浙江衢州市柯城雙港經濟開發區內,衢州市天杭人造板有限公司董事長單金浩在朋友圈裏發出一條微信,留下遺書,然後在辦公室內上吊自盡。在另一張「敬送柯城區政府」的紙上,單金浩留下「人在幹,天在看」6個字。單金浩死後一個多月後,落款2015年9月22日的天杭公司的破產通知書送達了,至今仍貼在公司門口的牆上。
兩個月裏母親長子接連離世
在破產通知書送達後幾天,9月26日深夜,正在處理公司後事的單金浩的長子單翔在杭州家中猝死,只有46歲。再一個多月後,10月30日,單金浩90歲的母親鬱鬱而終。
「工改商」政策成轉折
天杭公司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改革開放後,單金浩曾是最早的一批民營企業家。2002年,單金浩響應政府號召,自籌近3000萬元,從銀行貸款5000多萬元,湊成8000萬元,到衢州市雙港開發區買下155畝土地,建立天杭公司,搞人造板生產。千難萬難,幾年後生產漸漸走上正軌,開始賺錢了。
天杭公司的轉折發生在2011年的夏天。6月初,當時的衢州市經貿局長說,衢州市正在推進「工改商」政策,就是把地段好的工業用地改成商業用地,做成工業區的配套,天杭公司的地段優越,是政府「工改商」考慮的首選地塊,要建造開發區行政商業服務中心。單家當即表示支持。從2011年8月開始,天杭公司155畝的工業用地改商業用地指標落實了,地塊納入到招標流程了,政府對天杭公司的資產進行了評估,設計院對行政服務中心做了圖紙設計……天杭公司也開始清場了,自籌500萬元來清退職工。
誰想到,這時候政府卻停了下來。後來又重新啟動了,然後又停了下來。在3年多裏,如是者三。
政府50號文廢止40號文 徹底絕望
政府可以反覆,但天杭公司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每個月財務成本上百萬元,而且還在增加,根本停不下來,銀行和私人債主天天找上門來。單金浩到處借錢,與其他企業互保,把自己和親戚的房產作抵押。
壓垮單金浩的最後一根稻草是2013年8月衢州市政府的40號文件,就是第三次「工改商」的機會。文件要求,加快推進舊廠區改造,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土地可以由政府協商收回和收購儲備,並對土地使用權和建築物予以補償。這樣,天杭公司所屬的地塊,每畝能獲得25萬元到30萬元的補償,天杭公司155畝土地可獲得近5000萬元的增值。眼看天杭公司有救了,誰知一年後,2014年10月,衢州市政府發出50號文,廢止了實行了一年多的40號文。這下子,天杭公司徹底絕望了。
2015年7月30日,柯城區管委會工作人員致電單金浩,說將有一份破產執行文件送過來。4天後,8月3日凌晨,單金浩就自盡了。
這個「工改商」政策,為什麼拖了3年多幾起幾伏?為什麼衢州市政府的50號文廢止了40號文,政府可能有自己的道理,是否合理合法,不得而知。甚至,不能說天杭公司倒閉就是因為政府的「工改商」,也許人造板行業早已產能過剩,單家早就想退出實體經濟,但政府的「工改商」無疑誘發和加速了天杭公司的倒閉過程。甚至不能說,天杭公司的倒閉是單家三口相繼死亡的直接原因,但從一般邏輯上判斷,天杭公司的困境和最後破產,確實讓單家人操碎了心、流盡了血。
企業說賠19億 政府說給你20億
我們暫且把天杭公司假設為產能過剩企業。但是,我們可以想見,如果天杭公司是一家央企國企,它的結果可能就不會是今天的樣子。《中國經濟周刊》給出了一個具體例子:一個鋁製品央企地方公司,身處產能過剩行業,現金流又出了問題,即將停產。但這個央企老總說——
我覺得我死不了,我們央企有話語權,我們這個公司一旦停產,直接影響的人群將達10萬。10萬人生活沒有着落,不穩定了,這可是個大事,政府會管的。我知道一家地方國企,政府問他們今年會賠多少,企業說賠19個億,政府說給你20個億。今年我們也給總公司和政府打報告了,應該沒問題。
如果單金浩在九泉之下聽到這段話,不知他會怎麼想?
2015年8月3日凌晨,浙江衢州市柯城雙港經濟開發區內,衢州市天杭人造板有限公司董事長單金浩在朋友圈裏發出一條微信,留下遺書,然後在辦公室內上吊自盡。在另一張「敬送柯城區政府」的紙上,單金浩留下「人在幹,天在看」6個字。單金浩死後一個多月後,落款2015年9月22日的天杭公司的破產通知書送達了,至今仍貼在公司門口的牆上。
兩個月裏母親長子接連離世
在破產通知書送達後幾天,9月26日深夜,正在處理公司後事的單金浩的長子單翔在杭州家中猝死,只有46歲。再一個多月後,10月30日,單金浩90歲的母親鬱鬱而終。
「工改商」政策成轉折
天杭公司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改革開放後,單金浩曾是最早的一批民營企業家。2002年,單金浩響應政府號召,自籌近3000萬元,從銀行貸款5000多萬元,湊成8000萬元,到衢州市雙港開發區買下155畝土地,建立天杭公司,搞人造板生產。千難萬難,幾年後生產漸漸走上正軌,開始賺錢了。
天杭公司的轉折發生在2011年的夏天。6月初,當時的衢州市經貿局長說,衢州市正在推進「工改商」政策,就是把地段好的工業用地改成商業用地,做成工業區的配套,天杭公司的地段優越,是政府「工改商」考慮的首選地塊,要建造開發區行政商業服務中心。單家當即表示支持。從2011年8月開始,天杭公司155畝的工業用地改商業用地指標落實了,地塊納入到招標流程了,政府對天杭公司的資產進行了評估,設計院對行政服務中心做了圖紙設計……天杭公司也開始清場了,自籌500萬元來清退職工。
誰想到,這時候政府卻停了下來。後來又重新啟動了,然後又停了下來。在3年多裏,如是者三。
政府50號文廢止40號文 徹底絕望
政府可以反覆,但天杭公司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每個月財務成本上百萬元,而且還在增加,根本停不下來,銀行和私人債主天天找上門來。單金浩到處借錢,與其他企業互保,把自己和親戚的房產作抵押。
壓垮單金浩的最後一根稻草是2013年8月衢州市政府的40號文件,就是第三次「工改商」的機會。文件要求,加快推進舊廠區改造,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土地可以由政府協商收回和收購儲備,並對土地使用權和建築物予以補償。這樣,天杭公司所屬的地塊,每畝能獲得25萬元到30萬元的補償,天杭公司155畝土地可獲得近5000萬元的增值。眼看天杭公司有救了,誰知一年後,2014年10月,衢州市政府發出50號文,廢止了實行了一年多的40號文。這下子,天杭公司徹底絕望了。
2015年7月30日,柯城區管委會工作人員致電單金浩,說將有一份破產執行文件送過來。4天後,8月3日凌晨,單金浩就自盡了。
這個「工改商」政策,為什麼拖了3年多幾起幾伏?為什麼衢州市政府的50號文廢止了40號文,政府可能有自己的道理,是否合理合法,不得而知。甚至,不能說天杭公司倒閉就是因為政府的「工改商」,也許人造板行業早已產能過剩,單家早就想退出實體經濟,但政府的「工改商」無疑誘發和加速了天杭公司的倒閉過程。甚至不能說,天杭公司的倒閉是單家三口相繼死亡的直接原因,但從一般邏輯上判斷,天杭公司的困境和最後破產,確實讓單家人操碎了心、流盡了血。
企業說賠19億 政府說給你20億
我們暫且把天杭公司假設為產能過剩企業。但是,我們可以想見,如果天杭公司是一家央企國企,它的結果可能就不會是今天的樣子。《中國經濟周刊》給出了一個具體例子:一個鋁製品央企地方公司,身處產能過剩行業,現金流又出了問題,即將停產。但這個央企老總說——
我覺得我死不了,我們央企有話語權,我們這個公司一旦停產,直接影響的人群將達10萬。10萬人生活沒有着落,不穩定了,這可是個大事,政府會管的。我知道一家地方國企,政府問他們今年會賠多少,企業說賠19個億,政府說給你20個億。今年我們也給總公司和政府打報告了,應該沒問題。
如果單金浩在九泉之下聽到這段話,不知他會怎麼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