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深圳灣化學治污恐釀生態災難 投大批石灰入海 勢影響香港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03日 22:35
2016年02月03日 22: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深圳市水務部門急功近利,打算採化學手段在數個月內改善深圳灣(港稱后海灣)海底污泥問題,達到快速減黑滅臭功效,有關方案遭到內地環保團體和專家的反對,認為會影響生態,甚至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但深圳水務局周日(31日)在未公示的情况下,在大沙河入海口投放大批石灰等物質,一旦試驗成功將大規模採用。


明報記者 深圳報道

本報記者日前往深圳灣大沙河入海口查看,發現該處有不少水鳥棲息覓食,水裏也有很多游魚,近岸淺灘的污泥呈現青黑色;而在數公里外的香港水域,則有大批香港漁民養蠔的竹排。大沙河流入深圳灣時,要通過一個大型水閘,在水閘口有大量白色泡沫,河水亦發出陣陣惡臭,據悉該處就是水務部門投放化學品的位置。


大沙河入海口試驗 現大量白泡

據消息人士對本報表示,深圳灣填海工程近年一直未停止,深圳灣口岸就是填海填出來,填海後再進行高強度開發,不但嚴重影響生態,也造成深圳灣自我淨化能力幾近消失。近年當局對排放入深圳灣的河水進行處理,雖令海水質量稍有好轉,但已很難回復過去可以游水的標準。


「將深圳灣治理到不臭,政府還是有信心的,」消息人士表示,深圳灣治理包括對水和污泥,首先是斬斷水的污染源,讓灣區自己淨化,以後再靠生態修復逐步改進。而現在政府部門卻動用化學手段治理,以求快速見效。周日,深圳市水務部門在大沙河深圳灣出海口做了一個試驗,將大量化學品,包括石灰等投入河中,經攪拌分解,去除水底污泥的黑臭。


有關部門之前在內部提出有關方案時,遭到多個環保組織和專家的反對。據其中一名專家對本報表示,投入化學物質,肯定會影響生態。化學方法肯定比生物分解法快,但只能應急,因一快就易出問題;生態自我的修復需要很漫長的時間,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更長,但用化學手段可能就幾個月。


專家:雖能應急 但肯定影響生態

「現在深圳河流黑臭,尤其是污泥,除工業排放有害物外,還有生活用水,這導致污泥處於厭氧狀態,裏面生存着厭氧微生物。」他說,如用化學手段可將污泥變成好氧狀態,看起來不黑不臭,只屬表面現象;是人感覺好了,但卻破壞了厭氧微生物的體系,也許還影響到鳥類等的食物鏈。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種體系,是好還是壞暫時還不知道;如經過長時間改變,至少生物可慢慢適應;在幾個月或一年時間裏改變,可能令生物消失,鳥類也不來。


政府無公示 被批表面工夫

這次試驗由深圳的環保組織發現,政府則稱只是一次試驗,範圍並不大;但有關組織認為,方案即無公示又無公布,如不加以關注,未來可會更大規模進行。環保組織表示,深圳灣化學治污,對面的香港肯定不知情;可深圳政府的這些動作,又與香港息息相關。「因在同一個水體,深圳在入海口做一些化學試驗,會影響到對面,應該通報香港」。


政府稱試驗一次 環團憂更大規模

有專家指出,在沒有充分論證對生態影響的情况下,不應進行這樣的試驗。「至少要做三五年研究,不要匆忙上馬。若對生態沒有影響,才在一定範圍內進行,當然這個周期還必須要長。」他說深圳市政府只是做表面工夫,為的是讓污泥不黑不臭,完全不顧及生態。


他還提到石灰或其他化學品投入水中,肯定會有殘渣,石灰亦會沉積,形成污泥板結,影響微生物生存。政府動機是好的,但應慎重,不能急功近利。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