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由「少數暴力」開始 以「多數暴力」結束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02日 06:35
2016年02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追加撥款,只是立法會衆多積壓事務其中一項,財務委員會主席陳健波在「千辛萬苦」下「剪布」,通過撥款。港珠澳大橋工程獲得財務保證,但是大量立法會事務和工程撥款,仍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可見天日。以港珠澳大橋撥款的經驗,除非接受立法會癱瘓停擺,否則在立法會主持各類會議的主席,都要有合理情况下「剪布」的準備。目前無力量可以改變「拉布」,以至破壞立法會議事而形成的局面,社會無奈地容忍內耗之餘,必須避免政治鬥爭使香港出現崩壞沉淪的局面。


立法會政治生態

拉布與剪布互動

目前,立法會出現的「拉布」,已非針對個別事項,而是任何議題,即使是少數激進取態議員不遂意,都會成為「拉布」藉口。例如去年財政預算案撥款,雖然有包括綜援出三糧等惠民措施,但是因為個別議員提出直接「回水」給市民,未獲接納而「拉布」。發展到現在,立法會全體會議、財委會會議、工務委員會和人事編制委員會等會議都有「拉布」。另外,以往只是少數激進議員「拉布」,由去年度立法會後期審議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到本年度復會之後,全體泛民議員都參與對付政府,特別是他們缺席全體會議,不斷提出點算法定人數等,蓄意製造流會。因此,泛民議員在立法會的所作所為,可理解是對政府全面開戰。


立法會「拉布」,已非單純的政見之爭。部分取態激進議員,除了針對特首梁振英,還利用議會這個平台「反共」。因此,目前立法會的情况,並非「拉布」阻礙政府施政那麼簡單,而是有更深層次政治意涵和目的,情况十分複雜。按目前本港政治生態,泛民陣營仍然有龐大政治能量,若他們繼續現行政治路線,「拉布」將持續下去;設若他們認定愈激進愈能贏取政治利益,則採用手法只會變本加厲,這就是激進主導了泛民議員的結果。


現在立法會議事「塞車」,除了超過20條法案,還有70項工程撥款,涉及超過650億元待審議通過。事態使人感到沮喪和無奈,不過,既然「拉布」成為常態,當港珠澳大橋追加撥款得以解決,實際上折射出立法會只要有「拉布」,除非接受立法會癱瘓停擺,否則就必然有「剪布」,使立法會事務得以推展。設若發展到「拉布」與「剪布」成為常態,相信會出現效率更低、社會成本更高、內耗更多的局面,不過整體事態還有望向前推展,總好過被拖死。


現在部分議員利用議事規則「拉布」阻礙議事,不過,數年下來累積的「拉布與反拉布」鬥爭,特別是法庭的判例,實際上賦予了大會、財委會等委員會等主席的「剪布」權力。以法庭對財委會前任主席吳亮星的司法覆核裁決為例,確立了幾個重要原則,包括財委會有權定出會議時間、可以終止會議討論、可以採取措施維持會議秩序,更重要的是法院在原則上不會干預立法會運作。因此,雖然議事規則並無「剪布」機制,歷經互動之後,主席們仍有成規案例可參考運用,以履行主持會議,又不致出現議而不決的責任。


拉布習以為常

變得毫無意義

立法會若發展至按「拉布」與「剪布」規律解決爭議,則在議會政治中,這是其中最惡劣的一種。議會的功能,本來是代議士經過討論,表決通過或否決議案,過程中或會取得各自讓步和妥協。不過,若立法會由「拉布」、「剪布」交相互動,必然出現只問立場,不問是非對錯的議政現象,會大大降低議員監察政府的職能。現在立法會「拉布」是少數,每次鬥爭都是由「少數暴力」開始,而「剪布」是多數,即是以「多數暴力」結束。


「少數暴力」與「多數暴力」的鬥爭,不可能有理性和充分討論,只是立法會發展到現今的景况,若不「剪布」,根本就無辦法推動事務發展。「剪布」只能是別無辦法的選擇,前提要讓「拉布」的議員有機會充分表達,議會仍須尊重少數,包容不同意見。只是,設若「拉布」成為議事常態,即是「係又拉」、「唔係又拉」,則「拉布」成為家常便飯,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了。


今次港珠澳大橋通過撥款,還有一個情况值得討論。當時有建制派議員向主席查詢是否正在就追加撥款投票,陳健波稱: 「這就是那個動議,贊成呀,贊成呀!」陳健波身為主席,理應保持中立,他提醒議員投贊成票,這是失格之舉,實屬不當;他與連是否就追加撥款投票也搞不清楚的議員,很能反映建制派的水平。此時此刻,期望建制派議員與時並進,發揮職能,穩住整體大局。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