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幹細胞技術應用於治療,一直只聞樓梯響,但隨着醫學界對誘導性「萬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技術的掌握日漸成熟,香港兩間初創公司再心生物科技(Novoheart Limited)及生命組織科技有限公司(Living Tissues Company Limited)取得重大突破,將技術應用於藥物測試及軟骨移植,減低病人風險之餘,亦簡化治療步驟。他們均表示,有關醫學應用在亞洲尚未普及,香港有望成為區內的領航者。
Novoheart 「迷你心臟」取代白老鼠
再心生物科技(Novoheart Limited)科學發展副總裁黃冠庸博士表示,一直以來,藥廠開發新藥需要很多時間和成本,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測試方面。因為傳統上,藥廠是先在老鼠身上測試新藥,看看它是否有效,以及是否有毒性,會否影響老鼠的器官,例如心臟等等。若在老鼠的測試中未發現新藥的毒性太強,就會進行人類的臨牀測試。
比用老鼠測試新藥更可靠
但是,老鼠的心臟等器官,畢竟與人類的有相當分別。往往在老鼠的測試中未發現問題的新藥,在進行人類臨牀測試時,卻會發現其毒性太強,影響心臟等器官。於是,又要修改新藥的配方,然後重新再在老鼠身上測試新配方,之後又進行人類的臨牀測試。由於藥廠其實要測試很多配方,才能造出一種新藥,這樣的流程會花費很多時間和成本。而這也是新藥售價高昂的原因之一。
而該公司則研究出一套技術,只需從任何人身上抽取2.5毫升的血液,便能夠透過基因工程技術,轉化出誘導性「萬能幹細胞」,再培植出心臟組織,以製成一個「迷你心臟」,用於藥物測試,以模擬人類心臟對新藥的反應。這可算是一種「人體外藥物測試」。由於他們是培植左心室的細胞(左心室負責泵血,其細胞乃人體心臟內最強者),所以「迷你心臟」只須很小的體積(比一粒燒賣還要小),便足以準確模擬出成人心臟對藥物的反應。
盼進一步製造其他器官
若「迷你心臟」的測試不過關,那就可以乾脆不做人類的臨牀測試,排除那個配方。這樣,便可以省回很多時間和成本。換句話說,「迷你心臟」可以發揮把關作用,其測試證實安全,才進行人類的臨牀測試。一般來說,由血液細胞轉化出誘導性「萬能幹細胞」,再轉化成左心室的細胞,大約需要3至6個月。
而將左心室細胞培植成一個「迷你心臟」,則需要2至3星期。現時,該公司已接到一些跨國藥廠的生意,為它們製造「迷你心臟」,用於新藥測試。黃冠庸表示,每單生意的金額至少是6位數字,甚至7位數字,甚或以上都有可能,視乎藥廠要用「迷你心臟」作多大規模的測試。暫時來說,動物測試仍然是需要的,因為仍需觀察新藥對其他器官的影響。「迷你心臟」的測試是和動物測試同時進行。不過,這套技術還可以延伸至其他器官。
若該公司將來能夠造齊迷你的心、肝、脾、肺、腎,串連成一個「迷你人體」般,將可以令「人體外藥物測試」十分全面。理論上,屆時將可以用這些「迷你器官」的測試,來完全取代動物測試,因為它們模擬的人體反應更加準確。這將可以令新藥的測試出現一場革命性的改變!黃冠庸希望,下一步先造「迷你肝臟」,之後再造「迷你腎臟」。
攝影 鍾林枝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新經濟新天地]
Novoheart 「迷你心臟」取代白老鼠
再心生物科技(Novoheart Limited)科學發展副總裁黃冠庸博士表示,一直以來,藥廠開發新藥需要很多時間和成本,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測試方面。因為傳統上,藥廠是先在老鼠身上測試新藥,看看它是否有效,以及是否有毒性,會否影響老鼠的器官,例如心臟等等。若在老鼠的測試中未發現新藥的毒性太強,就會進行人類的臨牀測試。
比用老鼠測試新藥更可靠
但是,老鼠的心臟等器官,畢竟與人類的有相當分別。往往在老鼠的測試中未發現問題的新藥,在進行人類臨牀測試時,卻會發現其毒性太強,影響心臟等器官。於是,又要修改新藥的配方,然後重新再在老鼠身上測試新配方,之後又進行人類的臨牀測試。由於藥廠其實要測試很多配方,才能造出一種新藥,這樣的流程會花費很多時間和成本。而這也是新藥售價高昂的原因之一。
而該公司則研究出一套技術,只需從任何人身上抽取2.5毫升的血液,便能夠透過基因工程技術,轉化出誘導性「萬能幹細胞」,再培植出心臟組織,以製成一個「迷你心臟」,用於藥物測試,以模擬人類心臟對新藥的反應。這可算是一種「人體外藥物測試」。由於他們是培植左心室的細胞(左心室負責泵血,其細胞乃人體心臟內最強者),所以「迷你心臟」只須很小的體積(比一粒燒賣還要小),便足以準確模擬出成人心臟對藥物的反應。
盼進一步製造其他器官
若「迷你心臟」的測試不過關,那就可以乾脆不做人類的臨牀測試,排除那個配方。這樣,便可以省回很多時間和成本。換句話說,「迷你心臟」可以發揮把關作用,其測試證實安全,才進行人類的臨牀測試。一般來說,由血液細胞轉化出誘導性「萬能幹細胞」,再轉化成左心室的細胞,大約需要3至6個月。
而將左心室細胞培植成一個「迷你心臟」,則需要2至3星期。現時,該公司已接到一些跨國藥廠的生意,為它們製造「迷你心臟」,用於新藥測試。黃冠庸表示,每單生意的金額至少是6位數字,甚至7位數字,甚或以上都有可能,視乎藥廠要用「迷你心臟」作多大規模的測試。暫時來說,動物測試仍然是需要的,因為仍需觀察新藥對其他器官的影響。「迷你心臟」的測試是和動物測試同時進行。不過,這套技術還可以延伸至其他器官。
若該公司將來能夠造齊迷你的心、肝、脾、肺、腎,串連成一個「迷你人體」般,將可以令「人體外藥物測試」十分全面。理論上,屆時將可以用這些「迷你器官」的測試,來完全取代動物測試,因為它們模擬的人體反應更加準確。這將可以令新藥的測試出現一場革命性的改變!黃冠庸希望,下一步先造「迷你肝臟」,之後再造「迷你腎臟」。
攝影 鍾林枝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新經濟新天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