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記錄文革經歷的舊作《牛棚雜憶》日前發行英文版。美東時間上周二(1月26日),由江晨欣翻譯、紐約書評出版社(New York Review Books)出版的《牛棚雜憶》英文版在紐約上市,旅居海外的北京作家查建英為該書作序,並刊登於當日的《紐約書評》上。
黑色幽默記文革勞動經歷
澎湃新聞網報道,今年是文革結束40周年,《牛棚雜憶》以黑色幽默、自嘲的筆調,寫出季羨林在「牛棚」勞動的艱苦回憶,在文革回憶錄資料中一枝獨秀。1998年,該書甫出版便十分暢銷,後來又多次再版。查建英稱,在關於文革的歷史紀錄、學術書籍和詳實的個人回憶錄如此之少的情况下,該書英文版的出版為研究者和普通讀者提供了一份真實而寶貴的史料,「它為我們構建歷史記憶添磚加瓦,也對於我們理解那個時代作出了重要貢獻」。
查建英在序言中亦提出質疑:「我們究竟能為某種奇怪的、沉重的現象提供多少合理性呢?在當今,我們真的能夠克服種種不便,比如資料的有限、歷史記憶的模糊,來針對歷史進行一場真誠而有意義、有啟發性的對話嗎?」
黑色幽默記文革勞動經歷
澎湃新聞網報道,今年是文革結束40周年,《牛棚雜憶》以黑色幽默、自嘲的筆調,寫出季羨林在「牛棚」勞動的艱苦回憶,在文革回憶錄資料中一枝獨秀。1998年,該書甫出版便十分暢銷,後來又多次再版。查建英稱,在關於文革的歷史紀錄、學術書籍和詳實的個人回憶錄如此之少的情况下,該書英文版的出版為研究者和普通讀者提供了一份真實而寶貴的史料,「它為我們構建歷史記憶添磚加瓦,也對於我們理解那個時代作出了重要貢獻」。
查建英在序言中亦提出質疑:「我們究竟能為某種奇怪的、沉重的現象提供多少合理性呢?在當今,我們真的能夠克服種種不便,比如資料的有限、歷史記憶的模糊,來針對歷史進行一場真誠而有意義、有啟發性的對話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