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經濟放緩,寫字樓市場亦不能獨善其身,空置率有惡化迹象;不過分拆出租的寫字樓卻成逆市奇葩,借鑒國外Wework模式的聯合辦公空間和迷你辦公室等受到租客追捧,出租率普遍達九成,成為內房近年去庫存壓力下一條新出路,不少開發商先後加入拆租行列,「劏房」寫字樓漸成內地新趨勢。
明報記者 武君
SOHO中國(0410)為首批進行拆租的開發商,並分租予一眾小本創業人士,其自家創客品牌SOHO3Q將樓層劃分為開放空間和獨立工作間。開放空間一個桌位月租為4000元(人民幣•下同);獨立工作間面積由80呎至250呎不等,可容納2至5人,月租為1萬至2.6萬元。萬科(2202)推出的「萬創奔騰」則是開放辦公空間,2000平方米共百餘個桌位,一個桌位的月租是1000元。
部分未開業已預租94%
亦有開發商選擇和租客合作,成都創客聯邦便租用了九倉(0004)成都國際金融中心(IFS)三期的27至44層,每層分隔成較小的迷你辦公室,每間面積在150平方米。事實上,拆散出租的租金並不廉宜,甚至貴過整租。SOHO桌位相當於每呎1000元,遠貴於同區辦公室,創客聯邦月租為每平方米135元,和其他樓層一樣。但因面積較小,整體租金開支大大節省。
SOHO3Q虹口店還未開業就預租了94%。創客聯邦的出租率亦達90%以上,相比起IFS一、二期的整體出租率目前不到50%,似分租仍較受歡迎。另成都創客空間商務服務公司總裁李吉光也表示,小型辦公室入駐率是最高,他們採取預租方式,70%至80%的房源在裝修階段就已租出。
內地尤其是非一線城市的寫字樓面臨租金下滑和空置率高企的問題,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項目及開發顧問部數據,成都2015年全市甲級寫字樓租金較2012年下降約25%,空置率由28%提升至40%,瀋陽甲級寫字樓空置率更是由2012年的不到10%驟升至近50%。
萊坊:手續方便租期彈性
萊坊高級董事和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認為,內地經濟下行和租金升幅的矛盾,令企業更傾向於選擇小型辦公室。另外,散租辦公室並不需要簽約,租期短至幾星期或一個月,對不想長期負擔租金或試水溫的公司更具靈活性。
對新型辦公室能否緩解開發商庫存壓力的問題,林浩文表示,三四線城市近年落成大量包括寫字樓的綜合體,但當地辦公需求並不大,未來可用此種方式吸引本地企業,或可改善綜合體空置率偏高的問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