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贊助「毛記分獎禮」 Shell真的賺到笑?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29日 06:35
2016年01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舉行的「毛記電視第一屆十大勁歌金曲分獎典禮」,透過改編歌詞來諷刺時弊,令港人重拾久違了的娛樂和宣洩感,可說是笑中有淚。


這個Show的主要和冠名贊助商Shell(蜆殼集團),亦因此而在facebook上獲得洗板式的Hashtag(主題標簽)「#多謝Shell」,以及在「分獎禮」上獲得洗腦般的多謝。更有「毛記」的粉絲聲言,就算無車,都考慮申請該公司的油卡云云。


一時間,在「毛記」粉絲的心目中,Shell彷彿成為贊助公民抗命、對抗極權暴政的良心企業。單計這些曝光率和形象工程,Shell可謂賺到笑。


據Shell的員工透露,該公司以往從未和「毛記電視」或「100毛」雜誌有任何合作,包括刊登廣告等。這次之所以會贊助,主要是前線市務團隊近年有新成員加入,想使用貼近新一代的方式進行宣傳。當他們知道「毛記電視」正在籌備「分獎典禮」,就已經預計將會很「爆」。不過,兩家形象本來南轅北轍的公司能夠合作,亦有賴Shell的香港高層相信,前線員工最能夠感受到市場脈膊,願意充份授權。


信任前線觸覺 促成首次合作

而Shell的高層亦有真的去了解「100毛」、「毛記電視」、「分獎典禮」,閱讀它們在facebook上的貼文,以及讀者的評論,甚至與前線員工一起造訪「100毛」。之後,Shell的高層還在智能手機安裝了「毛記電視」的App,以及Like了林日曦的Facebook專頁。


坦白說,這種信任前線、願意授權和放下身段的態度,是值得讚賞的。其實,在接觸Shell之前,「毛記電視」和廣告代理已經與幾間公司商討過贊助事宜。Shell之所以能夠「冷手執個熱煎堆」,只怪那幾家公司的高層市場觸覺不夠敏感,或者過分擔心內容敏感。


母公司包袱多 網上漸見反彈

然而,Shell在「分獎禮」中被過分吹捧,也惹來質疑和反彈。本來,油公司在香港的形象一向已不算好;加價快、減價慢,加價多、減價少,都是固有記憶。


更甚的是,連Shell母公司的不光彩紀錄,也被反覆提起。其中,最嚴重的是Shell在尼日利亞的不光彩紀錄。1990年代中,Shell因為在當地採油造成洩漏,污染環境,引發當地居民舉行大規模示威,軍政府鐵腕鎮壓。結果,不但有示威者死傷,9名組織活動的活躍環保分子,更被軍政府以謀殺罪處決。


Shell被指與軍政府合謀迫害9人,在一些律師的義助下,9名死者的家屬在美國控告Shell。事件拖到2009年6月,Shell才在不承認責任的情况下,出資1550萬美元,支付給死者家屬及在尼日利亞開展社會項目,以作和解。而繼「#多謝Shell」之後,facebook上亦開始出現「#多L謝Shell」Hashtag。事件仍在發酵,Shell最後是賺是蝕,還得看未來發展。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