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Janice提供的財政狀况,她們屬於中產階級。她們的總收入有12萬元,每月平均支出45,000元,每月的淨現金流75,000元,在現時的低利息環境下,供樓不是太過吃力。不過,要注意本港有機會今年進入加息周期,所以她們在決定多買一細價樓收租前,應衡量自己在加息周期下的負擔能力。
加息周期 留意供樓負擔
然而,筆者相信美國初期加息步伐或會非常緩慢。假設利率上調3個百分點,回到較正常水平,每月供款可增加多10,000元。倘人工不變,即供款佔她們入息比率增至約21%,仍屬於健康的水平。建議供款佔入息比率不超過四成,即按照她們的收入,供樓不可多於48,000元。
另一個問題就是樓價不斷上升的問題,假設她們現在想購買400萬元的物業放租,如果樓價維持每年升值10%,有可能會失去預算。
不過,筆者相信樓價未來有下調空間,因過去幾年市場的落成量偏少,而息率則自2008年以來維持低位至今,未來的息口走勢只會有升冇跌。加上政府銳意增加土地供應,過去幾個季度積極賣地,未來幾年一手私人物業供應量有七萬多個,息口與供應量同時上升,預計上升幅度還要較預期快的話,短線樓價有一定下調壓力。
預料樓價的波幅空間約有10%。香港的息口跟美國行,經濟則靠近內地走,目前內地經濟雖好但有放緩迹象,相反美國經濟好轉,甚至有機會加息,這兩種局面,對香港的樓市可能會帶來較大的衝擊。
自住物業勿轉做H按
最近樓價已經出現下調的情况,所以筆者不建議她們將自住物業加按,因這樣加大了風險。暫時亦不建議將她從自住物業中除名,因這樣需要額外支付印花稅,不值得這樣做。由於現時的P按還有兩年罰息期,所以亦都不建議她們轉做H按;而且,之前的按揭利率更加優惠。
另外她們計劃兩三年後生小朋支,筆者建議暫時不要輕舉妄動,等待兩三年後樓價下跌的時候,才考慮換入三房單位作自住用途,這樣就可以減低負債的風險。
當然到時可以考慮多買一細價樓作收租用途,因為她們每年有淨現金流90萬元,三年後有270萬多的現金資產作投資。她們的風險承受水平屬於低,物業投資亦適合她們作長線退休部署。
鄭明輝
美聯金融集團 財富管理總監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 明報工業中心A 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鄭明輝 理財信箱]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