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取之自然 用之社會 企業也要救地球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28日 06:35
2016年01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天氣冷得令人發抖,有些人湊熱鬧冒着嚴寒上山賞冰,不過上山容易下山難,最後卻要動員消防員拯救,一時之間成了新聞頭條。看不到雪景到底是樂是悲?這問題背後,其實蘊藏着人類正要面對的種種問題,是時候好好思考:在不斷消費地球同時,我們到底能為地球作出什麼貢獻?


常有人說地球病了,而且病得不輕,人們無止境地索取,讓地球不勝負荷,其中以工商業發展最為明顯。為了生產量,過度開墾土地、消耗資源,不斷研發新產品,當然不能否定其中惠及大眾的因素,但單方面索取對社會長遠發展並不健康,也絕不能任由企業一味取用資源。企業取用地球資源時,也應要回饋給社會,這概念慢慢在商業社會中衍生出「社會責任」一詞。時尚界同樣明白這個道理,好些品牌早已專注在設計以外的範疇發展,開藝術館、咖啡店、餐廳,也有一些在特定的領域中,為保護環境、保育文化和傳承技術等傳統努力,致力發揮品牌在社會上累積的影響力。


助貧窮婦女就業

要說最簡單的社會責任CSR模式,必定是捐款,直接運用籌募所得的善款來支援機構需要的經費。近期,便有「LOUIS VUITTON for UNICEF」的企劃,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總部與路易威登的全球合作伙伴協議,目的是籌募善款,以支持UNICEF幫助受戰爭、疾病、自然災害以及其他危機影響的兒童。早前品牌就在洛杉磯舉行了慈善晚會,雲集不少巨星,品牌設計師Nicolas Ghesquière也有出席。這類型活動能呼籲社會其他層面的人士參與,讓更多人受惠。另一個Louis Vuitton為人所知的相關項目,就是在巴黎設立的LV藝術基金會博物館,和不同的藝術家合作,同時提供展覽場地,並鼓勵不同的藝術創作。


同樣來自法國的高端品牌Hermès,也有其專屬基金,負責處理CSR的不同企劃,品牌在世界各地都有進行各種支援服務,其中有為一些具備傳統技術的部落或是村莊提供協助,好讓他們的技術能承傳下去,不至被淘汰,也能依靠自己所有的工藝來改善生活環境。就連簡單的一瓶面霜,也能蘊含着社會責任的種子,CHANEL BEAUTÉ SUBLIMAGE全效再生系列的重要成分香莢蘭(Vanilla Planifolia),便一直在馬達加斯加悉心培植,至今已達十年之久。每株香莢蘭都必須由人手採摘和人工播種,這些繁瑣的工作全由當地的一群婦女負責。品牌為方便他們照顧子女,建設了教育中心,也成了婦女和家人們的社區會堂。


改善兒童生活

Prada集團董事會主席Carlo Mazzi曾就社會責任一事說過,「美學、創意及卓越品質一直為Prada集團的核心價值。這些價值以大自然及人本為基礎,因此我們多年來重視自然環境與每一個人,並將這份信念從我們公司內部延伸至所有合作伙伴、供應商、顧客及機構。」他們相信企業社會責任的意義在於擴闊視野,了解業務營運為周圍帶來的影響,並且意識到他們的行為有助於與社區建立更和諧的關係。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總幹事劉玉燕也評價這些企業行動,她認為企業對兒童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若他們採取適當的方式對待員工、營運業務、開發和銷售產品、提供服務,及發揮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力,將可大大改善兒童生活,保護他們免受傷害。


為品牌建立良好形象

如今更多品牌願意投放資源在社會責任這一塊,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形象包裝,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對於社會機構來說,能獲得企業的支持也是雙贏的局面,不過近來品牌傾向直接支援需要的單位,建設自家的基金,同時讓品牌在時尚以外的範疇加分,有工藝的、保育的,例如Prada便曾推行建築及環境保育項目,與意大利環境保護基金會攜手,支持佛羅倫斯硬石工廠文物研究與保護中心實驗室修復Giorgio Vasari的《最後的晚餐》,品牌亦曾推行建築及環境保育項目,將建築與其周遭環境和諧協調,亦能擴大品牌涉及的領域,營造出一個整體的生活品味。刻下消費者的要求愈來愈高,簡單的表面設計只能滿足物質上的需求,深層次的企業擴張才是品牌發展之道。但也慶幸這些一線品牌願意踏出這一步,起領頭作用,才能為這個世界出一份綿力。


文﹕葉伊霖

圖﹕品牌提供

統籌﹕John Wan

編輯﹕蔡曉彤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