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期天氣寒冷,大家都呼籲長者注意身體。身體機能隨年歲增長而衰退,長者自然比年輕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更大,做足保障尤為重要。但家人想為「老友記」買份醫療保險,恐怕因為已患有疾病而不受保。現今醫療發達,普遍人比從前更長壽,信諾發表最新的「360°健康指數」年度調查結果顯示,亞洲受訪者認為58歲已開始踏入老年,但西方受訪者則認為要達到70歲以上,也因此,亞洲人都認為投保年齡太遲。但其實市場有不少長者保險供年長人士投保,只要大家懂得選擇,就可免卻以上煩惱。
投保人要留意投保長者保險保單中會否包括骨折、關節脫位、內傷或燒傷等,但若因骨質疏鬆症而致骨折的情况往往不在受保之列。除了特別針對骨折的賠償,當然若包括意外引致的死亡、住院、深切治療、及失去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賠償等。投保人必須留意,受保長者是在多項日常生活細節中均不能自我照顧,才會獲得相關保障,只符合一項的話,就不會獲得相關保障了。
投保年齡也相當重要,好像信諾「耆安癌症保」投保年齡為55至75歲,可續保至99歲;而英國保誠的黃金歲月「存安心」醫療戶口計劃的投保年齡為46至60歲,有關保障至100歲或戶口支取至零結餘為止。
持醫療保外地入院仍可獲賠償
長者或其家人可以省回一筆固然重要,但若你持有醫療保的話,就可能連那一筆都可以獲得賠償。醫療保除了為投保人在香港倘若需要入住醫院時,可以獲得賠償,一般而言,就算投保人身在外國,亦能獲得一定的賠償。亦即是說,若投保人返回內地就醫,其住院的支出,一樣可以獲得保障。
投保人只要填妥表格及出示入院證明、醫生報告及其他相關及所需文件,就可以提出索償。就算投保人在內地就醫,申索步驟及保障範圍也沒有分別。
基本上,一個全球性的醫療保都可以提供到相同的保障。有關保險在任何國家接受治療也可得到保障。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若投保人的醫療保險並非屬全球性保障,就需要看清楚保單條款,因為有保單是列明,在某些國家住院並不會獲得賠償,又或是賠償上限會被調低,其中中國大陸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內地就醫或不涵蓋中醫治療
雖然醫療保一般都會是實報實銷的,但若賠償上限被調低或可能會影響到整體開支,如果有關保障可以在任何國家賠償上限都是100%,當然能為投保人帶來足夠的支援,但保費相對只限亞洲為高,因為歐美醫療開支若非公民所需支出是十分高昂。
若以就醫目的地為中國為例,投保人就要留意,某些保單並不會為中醫療法及藥物提供賠償。此外,也要留意保單內的最高住院日數,若需作長期住院診治,不論在香港、內地,還是外國,也要特別留意。
說到內地的醫療制度,香港人最怕的就是先錢後醫,試問若沒有預備住院的話又如何應付那筆高昂的按金費用?當然,如果是長期病患而北上住院診治,預備按金固然需要,但若你持有一張中國醫療卡,就可以免卻支付大部分內地醫院的按金。
中國醫療卡只宜作「旅遊」用途
中國醫療卡主要是為持有人提供入住內地醫院時墊支按金,及一些緊急醫療運送服務,並不包括住院及手術的費用。保險業人士亦透露,中國醫療卡最好只是視作「旅遊」目的,若有需要用到內地的住院醫療服務,或計劃在內地醫院為長期病患作治療,最好也是投保一份獨立的醫療保,否則便需自行應付往院及手術的開支。
有醫療保是否可以毋須醫療卡?絕對不是,一般醫療保都只是提供住院及手術賠償,回內地診治,醫療保及醫療卡一樣重要。不過,若投保人選取的醫療保障計劃可以提供海外住院按金墊支服務則又另當別論。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