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科學家培養出全球首兩隻帶有人類自閉症基因的基因改造獼猴,為進一步研究和治療自閉症以及其他人類腦疾鋪路。有評論指出,「自閉猴」有效克服了人類自閉症機理研究的倫理限制,亦可解決現時人類自閉症患者疾病樣本少的研究條件限制。
研究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仇子龍研究組,伙拍蘇州「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的孫強團隊合作所做。仇子龍說,人類自閉症涉及多種基因,多由基因突變導致,整體遺傳性高達90%,今次研究集中關注的是「MECP2」基因。
上海蘇州團隊培養
研究團隊在2011年3月首次製造出帶有人類MECP2基因的第一代基因改造食蟹獼猴,測試證實該猴有社交障礙、焦慮和重複性刻板動作等類自閉症徵狀。研究團隊其後將該猴的精巢組織移植至裸鼠皮下發育成熟,在2014年11月製造出第二代基因改造猴。
仇子龍說,儘管此前有科學家培養過自閉症小鼠,不過對自閉症這類複雜的人類疾病,宜使用盡可能接近人類的動物中建立疾病模型。
《MECP2轉基因猴的類自閉症行為表徵與種系傳遞》論文昨刊於《自然》期刊。《自然》表示,此研究首次建立了攜帶人類自閉症基因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為深入研究自閉症病理與探索療法提供重要基礎。
研究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仇子龍研究組,伙拍蘇州「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的孫強團隊合作所做。仇子龍說,人類自閉症涉及多種基因,多由基因突變導致,整體遺傳性高達90%,今次研究集中關注的是「MECP2」基因。
上海蘇州團隊培養
研究團隊在2011年3月首次製造出帶有人類MECP2基因的第一代基因改造食蟹獼猴,測試證實該猴有社交障礙、焦慮和重複性刻板動作等類自閉症徵狀。研究團隊其後將該猴的精巢組織移植至裸鼠皮下發育成熟,在2014年11月製造出第二代基因改造猴。
仇子龍說,儘管此前有科學家培養過自閉症小鼠,不過對自閉症這類複雜的人類疾病,宜使用盡可能接近人類的動物中建立疾病模型。
《MECP2轉基因猴的類自閉症行為表徵與種系傳遞》論文昨刊於《自然》期刊。《自然》表示,此研究首次建立了攜帶人類自閉症基因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為深入研究自閉症病理與探索療法提供重要基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