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早前一個「分獎禮」上,一班小朋友唱出改編自電影《無間道》的歌曲《補充練習無間做》,諷刺香港學童學習的怪現象,歌詞道出不少家長與孩子的心聲,連同主唱者「劉小華」人氣急升。這個真名叫劉皓嵐的「劉小華」,曾經跟爸媽到台灣墾丁參加春吶音樂節,甚至一起在戶外擺檔做小買賣,累了就睡在草地上。可以想像得到,在如此環境成長的孩子應該不會擁有歌詞所提及的學業壓力吧!的確,性格開朗的皓嵐沒有像歌詞般受到太多學業重擔,全仗媽媽的堅持,令這個活潑小子快樂地成長,更可盡情發揮表演天分。
在台上,7歲的「劉小華」與「繁忙兒童合唱團」一同為本地畸形教育制度發聲,然而現實中的皓嵐生活其實不太繁忙,因為她的母親並沒有盲目跟隨一般香港家長的步伐。
假日行山野餐 旅行去擺攤
「我不相信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有些知識幾多歲學也可以,不會因為他早一兩年學會,便會叻一點。」皓嵐媽媽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急於為兒子報興趣班、補習班,由幼稚園開始,媽媽選擇的就是Happy School,周六日的指定節目是一家三口去行山、野餐、到遊樂場,長假期便會到外地旅行,曾有兩年,爸媽特地帶他到台灣墾丁參加春吶音樂節,甚至在戶外擺攤檔做小買賣,累了就睡在大草地上。「我喜歡讓他接觸不同的人和事,也可藉此從生活中學習。在墾丁時他試過向外籍人士兜售唱碟,拿着CD叫人『悲千』(畀錢),我當然覺得好笑,但又驚訝他竟然有這樣的膽識。」
5歲主動要求學街舞
皓嵐5歲時主動向媽媽要求學跳舞,原來他很喜歡電影《狂舞派》,覺得跳街舞很有型。對於這個要求,皓嵐媽媽考慮了很久,「始終想多點時間去戶外活動,不太想抽時間上興趣班」。可是,看到兒子常在網上搜尋跳舞的影片,看至雙眼發亮,終於她讓兒子學習街舞,半年後皓嵐更開始接觸鎖舞(Locking),而他的跳舞及表演天分就被雜誌老闆林日曦看中,邀請他在「分獎禮」上演出。
皓嵐現於家裏附近的津校念小二,媽媽最初想為兒子找一間沒有太大壓力的學校,但她亦明白香港孩子念小學,必然要面對一定學業壓力。這個不能改變的事實,連小孩子都洞悉到。快幼稚園畢業時,皓嵐曾經問媽媽﹕「小學時我會否適應不到?會否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皓嵐媽媽回應說﹕「那麼我們便找一間適合你的學校吧!不過,你都要加油,因為我們始終在這遊戲規則之內,上課時留心,在學校時用功,盡了力,其他時間便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叩門試如會考 取錄後棄選
其實皓嵐在統一派位時已獲派區內一間小學,樂觀的媽媽亦打算隨遇而安,豈料到學校註冊的一刻,媽媽發現全校幾乎是內地人,學校亦似乎沒為香港人服務的打算,感覺並不好受,於是便帶兒子到另外兩間小學叩門。口碑較好的一間,校方介紹時說學校採用活動教學,也不設筆試,怎知叩門面試便要求二百多個學生坐在禮堂做卷,「才5歲人仔,為什麼要像會考一樣?」雖然皓嵐最後獲取錄,但跟兒子商量後,他們決定入讀另一間不太出名的學校,「很幸運,這間學校不太在乎學校排名、學生分數,反而着重培養小朋友求知慾、好奇心及思考,這也是我希望兒子能學到的」。
表演帶來歡樂 「我不是童星」
皓嵐媽媽認同香港小朋友很繁忙,很少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像皓嵐,除了跳舞,閒來喜歡看YouTube,他愛看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看到其他國家的小朋友平日放學掉下書包便可以任意玩耍、試砌積木機械人,或者在自家花園栽種植物,但他只有羨慕的份兒。皓嵐媽媽認為父母可以做的,便是不再為子女加添壓力。
「很多小朋友不知道為何而生存,這是很糟糕的。如果孩子不懂享受童年,成人不懂享受生活,整個社會都會退步。」
為了多點時間陪伴兒子,皓嵐媽媽兩年前辭工當全職媽媽,由於劉爸爸是副導演及製作人,除了跳舞,皓嵐還有機會參與電影和MV等演出。皓嵐十分享受表演時為人們帶來歡樂,每次演出都出盡全力,然而父母卻不太想標籤兒子為童星。皓嵐媽媽說﹕「我和丈夫不是追求物質的人,平日也會教他適當的理財方法,掙到錢不一定要買昂貴的東西。我着重教他謙虛和有禮貌,記得有一次,有人以童星稱呼他,他回應說﹕『謝謝!可是我不是童星,我是來表演令人開心的!』聽到後我也大感放心!」
文﹕顏燕雯
圖﹕林俊源、受訪者提供
服裝提供﹕Columbia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