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陸振球﹕忍一時「撤資之痛」 市場開放錢會再來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25日 06:35
2016年01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索羅斯指中國經濟會硬着陸,以及他正在沽空多個股市包括美股標普,過去一周,全球股市確是繼續驚濤駭浪,直至歐洲央行有可能再加大放水,加上油價回升,上周五多個股市才見較像樣的反彈,但這究竟是熊巿的死貓彈,還是跌市已結束,實在沒有人可以給予肯定的答案。


除了股市波動,過去一周最令港人的關心的,可能是港元兌美元跌至7.8至7.85的弱方兌換區間,有說是金融大鱷仿效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做法,藉沽低港元將香港息率挾高,其實意在沽空港股和期指,也有說是出現大戶沽貨後進行撤資,都是不利後市的信號。


不過,香港最能吸引外資的地方,正是資金可自由出入,看好者,可押注香港的股樓或債市,看淡者,要撤資亦無不可,而現在人們最擔心內地投資市場之處,正正是如早前的熔斷機制,跌市時會停市,要撤資也不容易。正如一個賭場,人們不怕輸錢,最怕是贏了錢卻被落閘放狗,又或是輸錢時也要繼續侷賭,這樣的賭場,等於只可輸,不可贏,誰還會再來幫襯?相反,香港或要面對「撤資之痛」,但當風暴過後,或者資產價格跌至吸引水平,資金自然會重來。


那現在投資者應如何自處?筆者認為,在風高浪急的市况下,首要是減少槓桿,以及預留足夠的現金,縱使投資失利,也不會影響生活。而若看到估值偏低的股票,趁機分注吸納也無妨。還有的是,如湯文亮所言,如手頭資金是打算用來買自住樓上車的話,千萬別用來亂投資或投機,否則一旦蝕了錢,到了遇到樓價調整又有筍盤之時,卻已無能為力,徒呼奈何。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 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