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柏瑞Markus Schomer:A股偏貴 引發資金外流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25日 21:35
2016年01月25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瑞穗沈建光認為外資趁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同時做空港元及港股圖利,觸發港股大跌。柏瑞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師Markus Schomer則認為,2014年滬港通出台後,人民幣去年11月30日亦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令中國股票及貨幣均邁向市場化,這些開放措施無可避免令股匯波動加劇,料今年餘下時間持續震盪。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柏瑞是美國中型資產管理公司,至去年9月底資產管理規模達770億美元;Markus Schomer長駐紐約,今年先後到新加坡、台灣及香港拜訪客戶,上周來港期間接受訪問,碰着中港跌市,正好能從他口中了解美國投資界如何評估刻下的中港局勢。


內地政策搖擺不定 需時適應

Schomer指出,雖然今年以來中港股市顯著下跌,令市場短期出現恐慌氣氛,但他認為應該以更長遠的目光出發,看看中國股匯市場過去14個月發生了什麼事。


「2014年11月中國政府推出滬港通,有限度開放外資投資A股,結果A股亦一如外界預期曾急升;近月中國政府又嘗試希望令人民幣更加自由浮動,結果導致大量的資金外流。由於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關波動亦影響了全球其他金融市場。我估計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政府會繼續在開放與收緊市場化政策之間搖擺不定,因為內地很多資金想流走,海外也有不少資金想流入中國,而政府希望控制資金外流及流入的狀况。這樣的話,市場需要一段時間才可回復正常,波動性短期不會減低,可能延續至今年底甚至更長時間。」


Schomer認為,投資者買入某一資產,是因為預期其價格將上升,而A股於2014年11月滬港通出台後約半年內急升,目前估值偏高,才令內地居民的資金外流,尋找其他投資機會,為人民幣帶來貶值壓力。


事實上,上證綜指於2014年11月14日僅收報2478點,隨着滬港通開通引入外資,加上內地融資融券及場外配資借錢買股風行一時,該指數於去年6月12日曾升抵5178點,不足7個月內勁升109%。雖然上證綜指過去7個多月已從高位反覆回落,上周收報2916點,惟市盈率仍達15.4倍,扣除內銀股後市盈率則近20倍,估值不算吸引。


滬港通後瘋炒 泡沫爆破釀危機

展望中港股後市,Schomer的基本判斷是,目前內地經濟形勢較2008年佳,故他認為即使內地有資金流走,也並非世界末日,大市應不會如2008年急跌。


另一方面,他在台灣路演時,當地不少客戶均有興趣投資中資股,故他相信,若中資股估值回落至吸引水平,海外資金便自然會流入掃貨。


若估值夠低 外資料再流入

另外,Schomer強調環球投資可以分散風險,如美國今年經濟料按年增長約2%,料可為當地股市帶來支持。他估計,標普500指數今年按年可上升2%,由於該指數本月至今下跌6.7%,故今年餘下時間潛在升幅可達9%,故目前是趁低吸納美股的好時機。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